百词典

《荷叶》

时间: 2025-04-30 17:48:59

诗句

楚服新裁得,吴筒旧制成。

圆应问荇菜,密欲翳莲茎。

声中乱雨至,阴下一鱼行。

桂棹还思折,江南日暮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48:59

原文展示:

荷叶 高启 〔明代〕 楚服新裁得,吴筒旧制成。 圆应问荇菜,密欲翳莲茎。 声中乱雨至,阴下一鱼行。 桂棹还思折,江南日暮情。

白话文翻译:

新裁的楚服,是用旧制的吴筒制成。 荷叶的圆形,仿佛在询问荇菜; 荷叶的密集,似乎要遮蔽莲茎。 在荷叶的声响中,乱雨突然降临; 在荷叶的阴影下,一条鱼缓缓游动。 我仍思念着折桂的船桨, 江南的日暮时分,情感依旧。

注释:

  • 楚服:指楚地的服饰。
  • 吴筒:古代吴地的一种竹制器具,这里指用竹子制成的衣物。
  • 荇菜:一种水生植物,常与荷叶共生。
  • 翳:遮蔽。
  • 桂棹:桂木制成的船桨,常用来象征江南水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江苏苏州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色和风情。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对江南水乡的怀念之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荷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诗中的荷叶不仅是自然景物,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荷叶为媒介,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首两句通过对楚服和吴筒的描述,暗示了作者对江南文化的深厚情感。中间两句通过对荷叶形状和密度的描绘,展现了荷叶的生动形态。后两句则通过荷叶下的雨声和鱼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最后一句“桂棹还思折,江南日暮情”,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无限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江南水乡怀旧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服新裁得,吴筒旧制成。”:这两句通过对楚服和吴筒的描述,暗示了作者对江南文化的深厚情感。
  2. “圆应问荇菜,密欲翳莲茎。”:这两句通过对荷叶形状和密度的描绘,展现了荷叶的生动形态。
  3. “声中乱雨至,阴下一鱼行。”:这两句通过荷叶下的雨声和鱼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4. “桂棹还思折,江南日暮情。”:这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无限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圆应问荇菜”,将荷叶的圆形比作在询问荇菜。
  • 拟人:如“密欲翳莲茎”,赋予荷叶以遮蔽的动作。
  • 对仗:如“楚服新裁得,吴筒旧制成”,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江南水乡的怀念和对往昔生活的回忆。通过荷叶这一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无限思念和深切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叶:象征江南水乡的自然景物,也是作者情感的寄托。
  • 荇菜:与荷叶共生的水生植物,增添了诗中的自然气息。
  • 桂棹:象征江南水乡的船桨,代表了作者对江南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楚服”和“吴筒”分别指什么? A. 楚地的服饰和吴地的竹制器具 B. 楚地的竹制器具和吴地的服饰 C. 楚地的服饰和吴地的服饰 D. 楚地的竹制器具和吴地的竹制器具

  2. 诗中的“桂棹”象征什么? A. 江南水乡的船桨 B. 江南水乡的桥梁 C. 江南水乡的房屋 D. 江南水乡的树木

  3. 诗中的“圆应问荇菜”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同样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草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往昔的回忆。

诗词对比:

  • 高启《荷叶》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两者都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但高启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怀念,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集》:收录了高启的众多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为慈上人赋云溪 望霁 晚眺 晚春 挽叶倅二章 挽叶倅二章 挽悟悦师二章 挽悟悦师二章 挽王总干父知县 挽南塘朱检阅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禀料 麦字旁的字 雪胎梅骨 云期雨约 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片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出气筒 审赏 枚进 赶摆 学院 以白诋青 纤尘不染 甘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