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宿》

时间: 2025-04-27 11:08:11

诗句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08:11

原文展示:

寂历秋江渔火稀,
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
露冷流萤湿不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江边的渔火稀疏,渔夫在忙碌的捕鱼。起身观看,只见残月轻轻映照着稀疏的树林。波光粼粼,水鸟因惊扰而匆匆飞走,露水冷冻,萤火虫因湿气而无法飞舞。

注释:

  • 寂历:寂静而清晰,形容环境的静谧。
  • 渔火:渔民在夜间捕鱼时点的灯火。
  • 残月:指已经缺失的月亮,象征凋零与孤独。
  • 波光:水波的光影,给人以动感。
  • 流萤:流动的萤火虫,意指夜晚的微光。
  • 湿不飞:水分过重,萤火虫无法飞行。

典故解析:

  • :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作孤独和思念的象征。残月暗含诗人的孤寂心情。
  • 水鸟:常被用来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但在此诗中却显得匆忙,反衬出环境的静谧与突发的惊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汤显祖(1550年-1616年),明代著名剧作家、诗人。以其剧本《牡丹亭》闻名,擅长抒情,情感细腻,作品常表达对生命、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汤显祖创作的高峰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探索的时期,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江宿》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秋夜江边的宁静景象。在寂静的夜晚,渔火的稀疏与残月的映照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孤独感。诗中展现的水鸟惊起与萤火虫湿重不飞的细节,进一步增强了场景的静谧与不安。

汤显祖善于用自然景物折射内心情感,诗中的“波光水鸟惊犹宿”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慨,似乎在问:在这广阔的自然中,个体的存在又有何意义?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带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寂历秋江渔火稀:描绘了秋天江边的宁静与渔火的稀少,透露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2. 起看残月映林微:诗人起身观看,看到残月映照在微弱的树林上,营造出一种幽暗而清冷的意境。
  3. 波光水鸟惊犹宿:水波的光影下,水鸟因惊扰而匆忙离去,表现出自然的脆弱与生命的无常。
  4. 露冷流萤湿不飞:露水的寒冷使得流萤湿重而不能飞舞,象征着生命的困境与局限。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残月”与“渔火”构成对比,暗示孤独与生命的脆弱。
  • 拟人:水鸟的惊扰与流萤的湿重,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的对仗使得音韵更加和谐,增强了美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秋江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反映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渔火:象征生计与孤独,代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 残月:象征凋零、孤独与思乡。
  • 波光: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流萤:象征生命的微弱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渔火”指的是: A. 渔民捕捞的工具
    B. 渔民在夜间捕鱼时点的灯火
    C. 江中的鱼群
    答案:B

  2. “残月”在诗中象征: A. 圆满与欢乐
    B. 孤独与凋零
    C. 新的开始
    答案:B

  3. 诗人通过水鸟的惊扰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和谐美
    B. 生命的脆弱与不安
    C. 渔民的快乐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夜的孤独,但更加着重于对亲人的思念。
  • 李白《静夜思》:以月光引发的思乡情怀为主题,展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汤显祖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登嵩山十首 将军柏 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其十五无言亭 次韵柳子玉谪官寿春舟过宛丘见寄二首 石盆种菖蒲甚茂忽开八九华或言此华寿祥也远因生日作颂亦为赋此 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 韩康公挽词三首 初到陈州二首 游城西集庆园 读乐天集戏作五绝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十四玉龙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槽矛 买田阳羡 蛮烟瘴雨 蠹政害民 附宝 包含岸的成语 祸从天降 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云愁雨怨 麦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鲍鱼之肆 均沾 提土旁的字 新妙 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难结尾的成语 先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