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愁》

时间: 2025-07-30 15:27:34

诗句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5:27:34

原文展示: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忧愁难以排遣,我强忍着去看山;
往昔的回忆令人心惊,泪水几乎要流下来。
四百万人一起悲哭,
正是去年今日割让了台湾。

注释:

  • 春愁:春天的忧愁,指在春天时产生的伤感情绪。
  • :排遣,解散、消除的意思。
  • :形容泪水流下的样子。
  • 四百万人:指的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共同感受和情绪。
  • 割台湾:指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的历史事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逢甲(1830-1907),字仲明,号秋崖,晚号东山。清代著名的诗人、政治活动家,致力于反清复明。其诗歌风格激昂,富有爱国情怀,尤其擅长咏叹时事。

创作背景:

《春愁》创作于清朝末年,正值国家危机之时。诗人在经历了台湾割让的悲痛后,感受到深重的民族忧愁与家国情怀,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哀伤。

诗歌鉴赏:

《春愁》以简洁的文字,深刻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首联“春愁难遣强看山”,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被忧愁所笼罩,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无奈感。接着“往事惊心泪欲潸”,通过回忆往昔的历史,激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痛,泪水几乎夺眶而出,表现了对过往辉煌的哀悼。

“三、四联”中“同一哭”则表明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悲痛,四百万人共同面临失去家园的绝望。最后一句“去年今日割台湾”,则是对历史事件的直接呼应,揭示了失去台湾的痛楚,进一步深化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整首诗在情感上激烈,意象上鲜明,既有个人的情感宣泄,又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愁难遣强看山:春天的忧愁难以消解,我勉强地去看山,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2. 往事惊心泪欲潸:往昔的回忆使我心惊,泪水几乎要流下来,感情愈加激烈。
  3. 四百万人同一哭:全国四百万人共同悲泣,展示了集体的悲痛与无助。
  4. 去年今日割台湾:指明具体的历史事件,激起强烈的民族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愁难遣”与“往事惊心”,构成对仗工整的句式。
  • 夸张:四百万人同哭,表现了悲痛的普遍性。
  • 回忆:通过往事的回顾,激起情感的波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悲痛,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但在此却与忧愁相伴,形成对比。
  • :常象征稳固与永恒,在此却成为诗人忧愁的寄托。
  • :象征悲痛与哀伤,体现诗人深切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愁》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去年今日割台湾”指的是哪一年?

    • A) 1895年
    • B) 1900年
    • C) 1885年
    • D) 1911年
  3. 诗人通过哪些情感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 A) 欢乐
    • B) 愤怒
    • C) 悲痛
    • D) 惊奇

答案:

  1. C) 清代
  2. A) 1895年
  3. C) 悲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表达国破家亡的悲痛。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表现送别之情,反映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丘逢甲的《春愁》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丘逢甲更侧重于历史的直接呼应,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丘逢甲诗集》
  • 《中国近现代史》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丘逢甲的《春愁》及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

相关查询

行路难五首 其四 行路难 其四 行路难 其三十一 行路难五首 其三 行路难 行路难五首 其五 行路难 其九 行路难 行路难 其六 行路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绅緌 竹枝曲 卝字旁的字 心逸日休 走投没路 通运 上灵 意攘心劳 大漠 車字旁的字 长辔远御 不敢问津 口字旁的字 尾结尾的成语 隶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