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7:4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7:41:34
季叔青天轰霹雳,屈原平地溺波涛。
从教晋楚多戕贼,二字何曾损一毫。
季叔(季布)在晴朗的天空中轰然作响,屈原在大地上被波涛淹没。
即使晋国和楚国有很多贼人,"戕贼"这两个字又能损害什么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华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反映当时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对忠义之士的敬仰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这首诗通过对比季叔和屈原的形象,揭示了忠义与悲壮的主题。季叔象征着正义与力量,而屈原则是对忠诚的淋漓尽致的表现。诗中“轰霹雳”与“溺波涛”的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突出了忠义者在社会动荡中所面临的无奈与悲剧。
通过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当时政治腐败的无奈,即使有那么多的贼人,"戕贼"二字又能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损伤?这体现了一种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与批判,同时也蕴含了对忠义精神的珍视。整首诗在气势上让人感受到一种激昂与无奈的情感交织,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忠义精神的赞美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季叔”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溺波涛”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戕贼”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屈原的《离骚》相对比,华岳的诗歌更多地着眼于忠义与社会现状之间的矛盾;而《离骚》则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