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5:26
作者:苏辙 〔宋代〕
闲居九年,禄不代耕。
肉食不足,藜烝藿羹。
多求异蔬,以佐晨烹。
秋种罂粟,春种决明。
决明明目,功见本草。
食其花叶,亦去热恼。
有能益人,矧可以饱。
三嗅不食,笑杜陵老。
老人平生,以书为累。
夜灯照帷,未晓而起。
百骸未病,两目告瘁。
决明虽良,何补于是。
自我知非,卷去图书。
闭目内观,妙见自如。
闻阿那律,无目而视。
决明何为,适口乎尔。
闲居了九年,俸禄不如耕作。
肉食太少,只能吃些藜麦、豌豆。
我多想寻找一些特别的蔬菜,来佐餐早饭。
秋天种罂粟,春天种决明。
决明能明目,效果见于《本草》。
食用它的花叶,也能消去烦热。
既然有益于人,何况还可以填饱肚子。
三嗅不食,嘲笑杜陵的老人。
老人一生,被书籍所累。
夜里灯光照亮帷帐,未等天明就早起。
身体未病,双眼却感到疲惫。
决明虽好,怎能补救这些呢?
我知道自己不是,便卷起书卷。
闭上眼睛内观,妙趣自如。
听闻阿那律,无目而视。
决明有什么用,难道只是好吃而已?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苏轼的弟弟。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辙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简朴生活的体悟,以及对药草种植的思考。通过种决明,诗人表达了对生活自给自足的向往以及对知识与书本的反思。
苏辙的《种药苗二首 其二 种决明》不仅是一首关于药草种植的诗,更是对生活哲学的深刻反思。诗中,作者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闲居生活中的种种经历,表达了对物质匮乏的无奈和对精神追求的渴望。开头两句点出身处困境的自己,虽有俸禄,却远不如耕作来得有意义;接着,诗人通过种植决明,寄托了对健康与美好的向往。
诗中“决明明目,功见本草”表明了决明的药用价值,而“食其花叶,亦去热恼”则展现了决明对身心的益处,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诗人用“杜陵老”来引入对书籍的反思,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与对生活的困境之间的矛盾。最后,诗人选择卷去图书,闭目内观,展现出他最终寻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决心。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洒脱,反映了宋代士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对外部环境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洒脱的生活哲学。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决明”有什么功效?
填空题:诗人用“夜灯照帷,未晓而起”表达了他对__的追求。
判断题:诗中的“杜陵老”指的是白居易。(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