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2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25:13
偶作山中游,愿向山中老。
只愁山中人,不知山中好。
达官爱入山,野僧爱入城。
扰扰亦无心,毋近利与名。
偶尔我在山中游玩,希望能在这里老去。
只可惜山中的人,不知道山中的美好。
达官贵人喜欢去山里,野僧却喜欢去城市。
繁忙的生活也无心,莫要靠近名利与权势。
此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体现了隐居与追求名利的对立,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缪荃孙(1780年-1860年),字仲华,号竹溪,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追求隐逸生活,反映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情感。
《山中谣二首》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山中谣二首 其一》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反思。首句“偶作山中游”,带着几分随意与闲适,似乎暗示着诗人对生活态度的随和与洒脱。接下来的“愿向山中老”,则显示了他对山中宁静生活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对岁月静好的理想。
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个人的隐居生活,他关注到“只愁山中人,不知山中好”,此句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即使在山中,仍有一些人未能领悟到自然之美,这引发了诗人的忧虑和感慨。接下来对比“达官爱入山,野僧爱入城”,两者之间的反差描绘了不同社会阶层对生活的选择,达官贵人追求名利,野僧却向往繁华,这种对比让读者反思人生的真实价值。
最后,结尾“扰扰亦无心,毋近利与名”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名利的拒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宛如一曲山中吟唱,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人生的哲思。
整首诗探讨了隐逸与世俗、自然与名利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薄态度。
诗中提到的“达官”指的是:
A. 隐士
B. 官位高的人
C. 普通百姓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追求
B. 无所谓
C. 拒绝
“愿向山中老”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A. 希望在城市生活
B. 渴望隐居于山中
C. 不再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