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7:39
植杖东林阿,静看云弄山。
微雨吹及衣,远鸟飞始还。
宇宙托一身,适志良知难。
预为明日谋,境逸心已殚。
显默有大宜,君子操其端。
在东林的山坡上,我支着拐杖,静静地看着云彩在山间变幻。
微微的细雨吹拂着我的衣衫,远处的鸟儿开始归来。
宇宙的浩瀚承载着我,想要顺应内心的志向和良知却很难。
我提前为明天的事情谋划,心中已然疲惫不堪。
显露与隐藏都有其适宜的时机,君子应当把握其中的分寸。
作者介绍:姚燮(1689-1759),清代诗人,字宗道,号静庵,江苏人。姚燮为人清白,志向高远,注重道德修养,诗风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对内心追求的矛盾与无奈。
《遣情五章 其三》是姚燮在静谧的自然环境中所作的一首诗,诗中表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对内心追求的深刻反思。开篇的“植杖东林阿,静看云弄山”,描绘了诗人静坐在东林山坡,手拄拐杖,悠然自得地欣赏自然的景致。这种宁静的场景寓意着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接下来的“微雨吹及衣,远鸟飞始还”,通过细雨和归鸟的描写,增加了诗的动感,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了一种内心的安宁,但随之而来的“宇宙托一身,适志良知难”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个人的理想与良知显得无比渺小和脆弱。
后面的两句“预为明日谋,境逸心已殚”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和无奈,尽管环境安逸,但心中的疲惫感却愈加明显。最后的“显默有大宜,君子操其端”则提醒读者应当把握显露与隐秘的时机,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透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表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与哲理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内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强调了个体在宇宙中的渺小与无奈。
诗人在哪个地方静坐欣赏风景?
A. 西山
B. 东林
C. 南郭
D. 北海
“宇宙托一身”中的“宇宙”指的是什么?
A. 个体的理想
B. 大自然的浩瀚
C. 人生的复杂
D. 内心的挣扎
诗中提到的“远鸟开始归来”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变化
C. 归属的渴望
D. 生命的轮回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李白的《庐山谣》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对比姚燮的《遣情五章 其三》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通过自然描写表达内心情感,但姚燮更侧重于内心的挣扎与哲思,而王维则更注重于环境的静谧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