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5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59:42
《小疾书兴》 —— 张镃 〔宋代〕
卷怀无与适,著冠试徐行。
廊西小堂幽,丛篁杂荷声。
吹衣怯风猛,帘垂一床横。
坐余忽屡叹,安闲吾半生,
无端局官簿,随群觊浮荣。
出入与日俱,何尝惠黎氓。
今晨疾在告,反觉意气平。
炉烟结复开,远度松梢明。
晴久色愈耐,枝疏韵尤清。
香去松不随,香来松不迎。
倏然归太虚,无心直亏盈。
一著要我决,岂在他人评。
还寻鸥鹭伴,静乐乌可免。
眼前俗物空,秋老共身轻。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诗人在幽静的小堂中,听着竹林和荷花的声音,感受到外界的风猛。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不禁叹息,回顾自己半生的安闲,却又被官场的繁琐所牵绊。与日常生活的琐事相伴,诗人意识到自己并未真正为民众做出贡献。今天早上的一场小病,却让他感到内心的平和。炉火的烟雾升起,松树的梢头透出明亮的光线,久晴的天气让一切显得格外清晰。香气离去,松树不再追随,松树的香气也不再迎接他。诗人忽然感到一种虚无的境界,心中没有执念,随意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他决定去寻找身边的鸥鹭伴侣,享受那静谧的快乐。此时,眼前的俗世事物显得空洞,秋天的老去与自己的轻盈不谋而合。
作者介绍:张镃,字仲明,号惭斋,宋代文学家,工诗词,尤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内心平静的追求之际,表达了他对世俗浮华的超然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小疾书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无意中揭示了人生的多面性。开篇以“卷怀无与适”引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不安。接着,他通过描绘“廊西小堂幽”和“丛篁杂荷声”,营造出一个静谧的环境,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与风的互动中,诗人感受到外界的猛烈与内心的脆弱,体现出人性的矛盾。
诗中“无端局官簿,随群觊浮荣”一句,深刻揭示了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名利的厌倦。虽然身处繁华之中,但诗人始终感到与大众的隔阂,内心的孤独与无根感愈显明显。随着“今晨疾在告”的出现,诗人反而在小病中找到了心灵的平静,暗示着在逆境中也能寻得安宁。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反思相互交融,“香去松不随,香来松不迎”展示了自然的无常和个体的孤独。结尾处,诗人选择与鸥鹭为伴,表现出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这种选择更显得洒脱和淡然。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与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强调了在浮华的社会中,心灵的自由与独立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A. 小堂
B. 鸥鹭
C. 松树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局官簿”指的是什么?
A. 官场的繁琐
B. 自然的美好
C. 个人的困扰
D. 生活的平淡
在诗中,诗人意识到内心的宁静是在什么情况下?
A. 官场的繁忙
B. 身体的小病
C. 生活的乐趣
D. 自然的陪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张镃的《小疾书兴》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名利的超然,表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而李白则更彰显豪放与激情。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追求的是内心的平和,而后者则追求生活的豪情与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