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平辽碑》

时间: 2025-05-02 19:44:01

诗句

十丈丰碑势倚空,风云犹忆下辽东。

百年功业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

石断云鳞秋雨后,苔封鳌背夕阳中。

行人立马空惆怅,禾黍离离满故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4:01

题平辽碑

作者:宇文虚中 〔宋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十丈丰碑势倚空,风云犹忆下辽东。
百年功业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
石断云鳞秋雨后,苔封鳌背夕阳中。
行人立马空惆怅,禾黍离离满故宫。

白话文翻译

这座高达十丈的丰碑雄伟地屹立在空中,风云仍然记得它的起源在辽东。
百年间,秦皇帝的功业赫赫,太史公的文章流传千古。
秋雨过后,石头上断裂的云纹宛如龙鳞,苔藓覆盖在夕阳下的鳌背上。
旅人立马空自惆怅,故宫的禾黍已长得稀疏。

注释

字词注释

  • 十丈:丈为古代长度单位,十丈即十倍于丈,形容碑的高大。
  • 丰碑:指的是伟大的纪念碑,象征历史的功绩。
  • 辽东:古地名,今辽宁省一带,指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 秦皇帝:即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皇帝。
  • 太史公:指司马迁,著名的历史学家,撰写《史记》。
  • 石断云鳞:形容碑石上裂纹如云朵和龙鳞,意象生动。
  • 苔封鳌背:苔藓覆盖在石头上,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禾黍离离:指稻谷和黍米分散,表现了秋收的情景与故宫的荒凉。

典故解析

  • 秦皇帝太史公均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分别代表着国家的建立与历史的记录,象征着传承与荣耀。
  • 辽东的提及,则是对历史背景的呼应,反映了地理与历史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宇文虚中,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感与社会责任感,风格典雅而含蓄。

创作背景
《题平辽碑》创作于宋代,这一时期国家稳定,文化繁荣,诗人借碑传情,感慨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渺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平辽碑为题,开篇即描绘出丰碑的雄伟气势,表现了历史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通过十丈的高度,诗人引导读者思考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接着,诗中提到的秦皇帝和太史公不仅是历史人物的象征,其功业与文字的传承更是对后世的启示,体现了对历史的敬仰与追思。

在意象上,诗人运用“石断云鳞”与“苔封鳌背”的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的变化,也隐喻着历史的遗存与时间的无情。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表达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惆怅与感慨,旅人的立马不禁让人联想到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沉思,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在历史与个人情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透过丰碑的象征,诗人引导读者思考历史的意义与个人的归属,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丈丰碑势倚空:形容丰碑高大,犹如直立于天空,给人以震撼之感。
  • 风云犹忆下辽东:风云变幻中,仍然能记得辽东的历史渊源,强调历史的流转与记忆的恒久。
  • 百年功业秦皇帝:秦始皇的伟大成就是百年历史的缩影,表现出历史的厚重。
  • 一代文章太史公:指司马迁的《史记》,强调文字的力量与历史的传承。
  • 石断云鳞秋雨后:秋雨后的景象,石头裂纹如云,表现自然的神秘与历史的沧桑。
  • 苔封鳌背夕阳中:苔藓覆盖在石鳌上,夕阳下的景象,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 行人立马空惆怅:旅人停马,感到失落与惆怅,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故乡的怀念。
  • 禾黍离离满故宫:描绘故宫里禾黍稀疏的景象,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繁华的凋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断云鳞”,用自然景象比喻历史的裂痕与沧桑。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 意象:丰碑、秦皇、太史公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历史与文化的交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丰碑的描绘与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个人渺小的感慨,体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无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丰碑:象征伟大的成就与历史的见证。
  • 辽东:代表历史的发源地与文化的根基。
  • 秦皇帝、太史公:历史的象征,代表了国家的力量与文化的传承。
  • 秋雨、夕阳:自然景象,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丰碑”象征什么?
    a) 个人成就
    b) 历史的见证
    c) 自然景观

  2. “禾黍离离满故宫”中的“禾黍”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丰收的象征
    c) 两者皆是

  3. 诗中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是谁?
    a) 唐太宗与李白
    b) 秦始皇与司马迁
    c) 汉武帝与杜甫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体现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宋代的《题平辽碑》与唐代的《登高》,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但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前者更多地关注历史的沉淀与个人的渺小,后者则侧重于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感慨。

参考资料

  • 诗词相关的经典文献、研究文章和书籍。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优秀的宋代诗作。
  • 《史记》:司马迁的经典之作,了解历史背景的重要读物。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七用喜雨韵三首 二郎神·近时厌雨 满江红·唤出山来 二郎神 饯郑宗丞 如梦令 陪陈立道中书泛湖二首 喜雨二解 其一 满江红·把手西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半吐半露 子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水葓 惊弦之鸟 大做文章 附上罔下 目字旁的字 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柔情密意 巧作名目 爿字旁的字 包含醪的词语有哪些 自下而上 逍遥伞 鸟惊鱼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