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9:31
霜风瑟瑟动窗纱,故国音书旅雁赊。
永夜闻砧难入梦,他乡见月易思家。
干戈且喜人无恙,浦柳应怜鬓有华。
独愧圣朝容弃物,未辞簪绂问桑麻。
霜风瑟瑟地拂动窗户的纱帘,故乡的音信如同漂泊的雁儿一样缓慢。
漫漫长夜里听到砧板上的敲击声,难以入睡,异乡的月亮照耀下更容易思念家乡。
虽然战乱之中庆幸自己安然无恙,江边的柳树应当怜惜我鬓发的斑白。
我惭愧于圣明的朝代,不能为国家尽力,未曾辞去官职就问起桑麻的情况。
作者介绍:王鸿绪,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工诗文,多描写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身处异乡之际,感受到思乡之情,结合战乱背景,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象描写与深情的思乡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异乡所遭受的孤独与思念。开篇的“霜风瑟瑟动窗纱”,不仅生动描绘出寒冷的气候,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接着,“故国音书旅雁赊”则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音信的渺茫,借用旅雁这一意象,增添了诗句的情感厚度。
“永夜闻砧难入梦”中,夜深人静,听到砧板声,突显了孤独的氛围,反衬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深。后两句则通过“干戈且喜人无恙”表达了在战乱中的庆幸,虽安然无恙,但对国家的惭愧感与责任感又浮现出来。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把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完美融合,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和对国家的深切忧虑,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与历史感的佳作。
修辞手法:运用了对偶、比喻和拟人等手法,如“霜风瑟瑟”用拟人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思乡与忧国的情感交织,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国家的责任心。
诗词测试:
诗中“故国音书旅雁赊”中的“赊”字意为:
A. 迟缓
B. 迅速
C. 消失
D. 隐藏
“永夜闻砧难入梦”中“砧”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砧板
C. 田地
D. 书信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乡与忧国
C. 友情
D. 自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