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0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1:00:22
阑干小倚望遥岑,
晚霁朝朝换午阴。
越鹜已收天外影,
吴鸠尚带雨中音。
海濒客子秋衔袖,
塞上征人夜拊砧。
都是一般无意绪,
闵劳争柰主恩深。
我倚着栏杆,远望那遥远的山岑,
在晚霁中,早晨和午后不断交替着阴云。
越地的野鸭已经收起在天边的身影,
吴地的杜鹃仍在雨中呜鸣。
海边的旅人秋风中袖子微垂,
边塞的征人夜晚击打着石砧。
他们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
只觉得辛劳何必与主人的恩情相争。
作者介绍:吴潜,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写景抒情著称,语言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雨后的清晨,诗人通过描绘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时代背景下,士人往往有着对政治和社会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这种情感。
这首《七用喜雨韵三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事的深刻观察。首联“阑干小倚望遥岑”,描绘了一个悠闲的场景,诗人倚靠在栏杆上,遥望远山,给人一种恬静而悠远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晚霁朝朝换午阴”的描写,展现了天气的变化,暗示世事无常。中间部分提到的“越鹜已收天外影,吴鸠尚带雨中音”则通过对比展示了不同地方的自然景象,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哲思。
后半部分则转向人事,描绘了“海濒客子”和“塞上征人”的场景,展现了旅人和征人的辛劳,体现了人间的无奈与挣扎。最后一句“都是一般无意绪,闵劳争柰主恩深”则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恩情的珍惜。诗中自然与人事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生活中恩情的珍视,传达出一种恬淡而深沉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阑干”指的是什么?
“越鹜已收天外影”中“越鹜”指的是什么?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吴潜与李白的作品中都涉及自然景观的描写,但吴潜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白则表现出更为豪放的个性与情感。
以上内容为对《七用喜雨韵三首》的详细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