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7:01
风潭精舍月夜偶成
作者:方逢振 〔宋代〕
茅屋三间一坞云,此窝真是足养吾神。
不知逐鹿断蛇手,但见落花啼鸟春。
石几梅瓶添水活,地炉茶鼎煮泉新。
古今天地何穷尽,愧我其间作散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朴的茅屋,坐落在云雾缭绕的山坳中,作者觉得这里是滋养自己心灵的理想之所。虽然不知世间纷扰,如同猎手追逐猎物,但周围却只见春天里落花和啼鸣的鸟儿。诗人用石桌和梅瓶来添置水景,地炉与茶鼎则煮着新鲜的泉水。古往今来,天地的辽阔无边无际,惟有我在此地却只能做个闲散之人,感到一丝羞愧。
作者介绍:方逢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见长,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方逢振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功名的超脱。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悠然自得的隐士生活图景,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色彩。开篇通过对茅屋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一片宁静。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意象,如“落花”“啼鸟”,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也隐喻着诗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中间几句通过石几、梅瓶、地炉、茶鼎等细节,描绘出诗人自得其乐的生活场景,体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理想境界。同时,诗人对古今天地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虽感到羞愧,但更多是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反省,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在清新雅致的意境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内心平和的渴望,展现出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风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超脱,展示了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内心平和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茅屋三间”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A. 繁华城市
B. 简陋的乡村
C. 幽静的山坳
D. 热闹的集市
“不知逐鹿断蛇手”中的“逐鹿”比喻什么?
A. 自然
B. 竞争
C. 追求
D. 生活
诗人用什么来表现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A. 茅屋
B. 石几
C. 地炉
D. 所有以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