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听夜筝有感》

时间: 2025-07-30 07:00:30

诗句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7:00:30

听夜筝有感

原文展示:

江州去日听筝夜,
白发新生不愿闻。
如今格是头成雪,
弹到天明亦任君。

白话文翻译:

在江州的夜晚听着筝声,
白发新长却不愿再听。
如今我的头发已白如雪,
就算弹到天明也随你去吧。

注释:

  • 江州:指江州,唐代地名,现今江西省九江市。
  • 去日:过去的日子,暗指时间的流逝。
  • 白发:老年人的象征,表示作者年纪渐长。
  • 新生:新长出来的头发,暗示对老去的抵抗。
  • 头成雪:形容头发全白。
  • 任君:随你的意思,表示一种无奈和放任。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白发”和“夜筝”象征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和哲理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歌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受到广泛喜爱。他的作品往往关注社会民生,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人身处江州,回首往昔,感慨岁月不再,人生如梦,表现了对过往青春的怀念和对老年的无奈。

诗歌鉴赏:

《听夜筝有感》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老年与时间流逝的反思。首句“江州去日听筝夜”便以地名和时间拉开帷幕,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静谧的氛围。诗人把夜晚的筝声与过去的岁月联系在一起,渗透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的“白发新生不愿闻”则直白地表达了对老去的抗拒,尽管年纪渐长、白发渐生,心中仍旧存有对青春的渴望。最后两句“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则是对现实的无奈接受,虽然心中仍有对筝声的迷恋,但已无法再回到青春。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比,展现了人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思索,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缅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州去日听筝夜”:描绘了诗人在江州的夜晚,听着筝声,暗示时间的流逝。
    • “白发新生不愿闻”:表现了诗人对老去的抵抗,虽有新长的白发,却不愿面对现实。
    • “如今格是头成雪”:头发已白如雪,象征着衰老。
    • “弹到天明亦任君”:即使筝声响到天亮,也无所谓,表现出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白发与筝声的对比,表现内心的矛盾。
    • 比喻:将白发比作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衰老的状态。
    • 象征:夜筝象征着美好回忆和青春的逝去。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音乐和衰老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意象分析:

  • 筝声:象征着青春与美好回忆。
  • 白发:象征着衰老和失去的青春。
  • :营造出孤独和沉思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州”是指哪个地方?

    • A. 江西
    • B. 江苏
    • C. 浙江
  2. “白发”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衰老
    • C. 快乐
  3. 诗人对筝声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喜欢
    • B. 无所谓
    • C. 厌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兄弟情深和思乡之情,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白居易则更注重个人的内心感受和对衰老的思索。

参考资料:

  • 《白居易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古典诗词研究书籍与期刊文章。

相关查询

又三首 其三 蓼花 初秋感事三首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其一 杂兴十首 小桃源 送金潮州三首 长相思(寄远) 沁园春(四和) 访李公晦山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急不择途 灼尔 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盈数 毋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刳心雕肾 母音 埋三怨四 装神扮鬼 逐风追电 面字旁的字 露钞雪纂 豕字旁的字 风清弊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