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阮希圣东湖 其三》

时间: 2025-05-02 16:47:45

诗句

两堤杨柳先春绿,十里芙蓉入夏香。

自得湖山供啸傲,会稽何独羡知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47:45

原文展示:

两堤杨柳先春绿,十里芙蓉入夏香。自得湖山供啸傲,会稽何独羡知章。

白话文翻译:

两岸的杨柳在初春时节已经绿意盎然,十里之外的芙蓉花在夏季散发着香气。自得其乐于这湖山之间,何必羡慕会稽的知章呢?

注释:

  • 杨柳:指的是柳树,春天时柳树开始发芽,象征生机。
  • 芙蓉:指的是荷花,夏天盛开,寓意美好和清香。
  • 自得: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意思。
  • 湖山:指的是湖泊和山脉,代表自然风光。
  • 啸傲:指的是高傲地吟唱或欢快地呼啸。
  • 会稽: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因地理位置优越而闻名。
  • 知章:指的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王逸之,因其才华而受到青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浚,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阮希圣东湖之游,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在此处自得其乐的心情,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个人情怀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夏之交的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开篇的“杨柳”和“芙蓉”,分别代表了春的生机和夏的馨香,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接着,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结合,表达了自己在湖山之间的自得与愉悦。最后一句“会稽何独羡知章”,更是将这种自得心态引向深远,表现出对他人羡慕的淡然与超然。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我的洒脱,正是宋代文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两堤杨柳先春绿:描绘初春时节,杨柳已经发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2. 十里芙蓉入夏香:十里外的荷花在夏季盛开,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进一步增强了自然的美。
  3. 自得湖山供啸傲:诗人自得其乐于这湖山之间,展现出一种高傲的自信。
  4. 会稽何独羡知章:表达诗人对知章的羡慕并不重要,强调了个人内心的满足感。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杨柳和芙蓉是春夏的象征,体现了时节的变迁和自然的美。
  • 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的洒脱与自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我内心的满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高雅情趣和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芙蓉:象征夏天的美丽与优雅。
  • 湖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安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两堤杨柳先春绿”中“杨柳”指的是什么?

    • A. 桃树
    • B. 柳树
    • C. 梅树
    • D. 樱花
  2. 诗中提到的“知章”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王逸之
    • C. 杜甫
    • D. 李白
  3. 诗人在湖山中感到如何?

    • A. 孤独
    • B. 自得其乐
    • C. 忧伤
    • D. 烦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刘浚的《题阮希圣东湖》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然而刘浚更强调个人情感的自得,其诗风显得更加清新自然;而苏轼则在作品中融合了更多的哲理思考,展现出更深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李夫人 哭翁诚之 哭翁诚之 哭潘德久 哭居尘禅师 哭鲍清卿 哭鲍清卿 筠州赠邓汉卿 筠州送赵判院归九江 净光山四咏呈水心先生·宿觉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亠字旁的字 阃内 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矛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任免 一筹莫展 韦字旁的字 喜地欢天 正气之歌 世望 折冲之臣 車字旁的字 破觚为圆,斫雕为朴 召开 白山黑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