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2:34
食罢都无一事营,间中物理验枯荣。
花枝失溉医难活,瓜瓣间抛落旋生。
艳世文章易凋谢,粗材子弟便公卿。
衰翁少见还多怪,砌草墙苔半不名。
吃完饭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偶尔间的事物能让人见证生死荣枯。
花枝因为缺水而难以存活,瓜瓣在间隙中抛落却又重新长出来。
在这个华丽的世界,文章容易凋谢,而粗陋的材质的子弟却能成为公卿。
年老的我看到这些事情不禁感到奇怪,墙边的苔藓长得一半却无人知道它的名字。
黄富民,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偶成》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生死、荣辱的思考。诗人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变化的无奈与感慨。
《偶成》是一首反映生活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思考。首句“食罢都无一事营”开篇即显出一种闲暇与无所作为的状态,暗示生活的单调与乏味。接下来的“间中物理验枯荣”则转向自然界的变化,诗人以此强调人生的无常,生与死、荣与枯之间的交替。
诗中提到“花枝失溉医难活”,生动描绘了生命在缺乏滋养时的脆弱,暗喻人类在社会环境中同样容易遭受挫折。而“艳世文章易凋谢”则揭示了华丽的外表下潜藏的脆弱,似乎在讽刺那些表面光鲜而内心空虚的社会风气。
最后两句“衰翁少见还多怪,砌草墙苔半不名”,表达了诗人对年老与社会变化的感慨,墙上的苔藓虽长到一半却无人识,象征着被忽视的生命与无名的存在,映射出对个人命运与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人事的过程中,融入了对社会的批判与对生命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生命的无常与社会的浮华,表达了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感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中“食罢都无一事营”表达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艳世文章易凋谢”中的“艳世”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砌草墙苔半不名”想表达什么?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但黄富民更侧重于社会的批判与个体命运的无常,而王维则多表现出一种宁静的自然美与诗人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