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0:56
诗词名称: 偈七首 其三
作者: 释法演 〔宋代〕
此个物,上拄天,下拄地。
皖口作眼,皖山作鼻。
太平退身三步,放你诸人出气。
太平淈髿汉,事事尽经遍。
如是三十年,也有人赞叹。
这件东西,上面支撑着天,下面支撑着地。
皖口是眼睛,皖山是鼻子。
在太平之际,退一步,给大家放松一下。
在太平的日子,洗净头发,所有事情都经历过。
就这样三十年,仍然有人在赞叹。
诗中涉及的“太平”可以联想到中国历史中安定富足的时代,诗人通过描述一个安宁的社会景象,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释法演,宋代高僧,以其深厚的佛理和诗词创作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蕴含哲理,兼具文采与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和平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形象化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情怀的理想世界。开头的“此个物”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思考空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中提到的“皖口作眼,皖山作鼻”进一步将自然景象具象化,使得整个宇宙似乎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人与自然的互动密不可分。
“太平退身三步,放你诸人出气”一语,展现了在社会安定的背景下,个体的解放与自在,诗人似乎在呼唤一种轻松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太平淈髿汉,事事尽经遍”的句子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暗示在经历了生活的种种之后,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的琐事。
最后一句的“也有人赞叹”则表达了对这种理想生活的认同和赞美,仿佛在说,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总有人在追求和赞美这一份宁静与和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安宁的环境中人们应有的心态。
诗词测试:
此诗中“此个物”指的是什么?
A. 自然
B. 真理
C. 社会
D. 人生
“皖口作眼,皖山作鼻”体现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A. 隐喻
B. 拟人
C. 对比
D. 排比
诗中提到的“太平”最可能代表什么?
A. 战争
B. 安宁
C. 忧愁
D. 疲惫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