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0:59
丁巳岁八月祭武侯祠堂,因题临淮公旧碑
作者: 杨嗣复 〔唐代〕
斋庄修祀事,旌旆出效闉。
薙草轩墀狭,涂墙赭垩新。
谋猷期作圣,风俗奉为神。
酹酒成坳泽,持兵列偶人。
非才膺宠任,异代揖芳尘。
况是平津客,碑前泪满巾。
在斋堂里庄严地进行祭祀,旗帜高高飘扬在门前。
草坪被修整得狭窄,墙壁重新涂上了红色的涂料。
人们希望能通过谋略成就伟业,风俗也将他奉为神明。
在祭酒的香气中,酒液洒落在坳泽中,士兵们仿佛是偶像般列阵。
我并非因为才华而受到宠信,身处不同的时代只能向香气致敬。
更何况我是平津的过客,站在碑前泪水湿透了手帕。
作者介绍:杨嗣复,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因其作品多描写人生哲理和历史人物而受到后世称道。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带有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丁巳年八月,作者在武侯祠堂祭祀时产生的感慨,因而题写在临淮公旧碑上,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祭祀仪式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开篇描绘了祭祀的庄严氛围,旗帜高扬,显示出祭典的隆重。草坪和墙壁的修整,既是对环境的美化,也传递出对历史的敬重。接着,诗人转向对诸葛亮的思考,提出了“谋猷期作圣”的愿望,体现出人们对智慧和才干的向往。此时,诗人并非以个人才华自居,而是感慨身处异代,无法与历史人物相提并论,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敬仰交织的情感。
最后两句中,诗人自认“平津客”,在碑前感慨万千,泪湿手巾,进一步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显示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感叹。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思,也有对自身的反省,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无尽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怀念、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思考,渗透着一种无奈与敬仰交织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酹酒成坳泽”意指:
A. 酒液洒落在祭坛
B. 酒洒在水中
C. 酒洒落在泥土上
D. 酒液洒落在坳泽中
“非才膺宠任”表达了诗人的:
A. 自信
B. 自谦
C. 自豪
D. 自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