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江南 望苏门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2 03:02:48

诗句

天外影,人道是苏门。

蹬覆松毛青到骨,崖封苔绣碧为魂。

倘许一追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2:48

原文展示:

望江南 望苏门二首 其一
作者: 王士禄

天外影,人道是苏门。
蹬覆松毛青到骨,
崖封苔绣碧为魂。
倘许一追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远方的山影,人们说那是苏门山。山中松树的枝叶覆盖着青色的骨骼,悬崖上长满了青苔,宛如绣品般美丽,仿佛是那里的灵魂。如果能够追寻到这些美丽的景色,该多好啊。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外影:指的是远方山影,天边的景象。
  • 苏门:指的是苏州的山门,特指名山。
  • 蹬覆:覆盖、覆盖住。
  • 松毛:松树的枝叶。
  • 青到骨:形容松树的颜色深邃,深入骨髓。
  • 崖封:悬崖被封闭。
  • 苔绣:长满青苔,形容如绣品般的美丽。
  • :灵魂、精髓。
  • 倘许:如果可以。

典故解析:

  • 苏门:指的是苏州的一些名山,历史上常作为文人雅士寄情之地,象征着美丽与灵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士禄,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以擅长山水诗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士禄游历苏州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远方山水的向往之情。

诗歌鉴赏:

王士禄的《望江南 望苏门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感和情感寄托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远方苏门山的景色,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与向往。开篇的“天外影,人道是苏门”便引人入胜,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气氛,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对未知美景的渴望与探索。

接下来的“蹬覆松毛青到骨”,以松树的青翠深邃的色彩,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坚韧,仿佛这些松树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历史。而“崖封苔绣碧为魂”则将诗的意境进一步推向深邃,青苔如绣品般的细腻,暗示着自然的灵魂与生命力,展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最后一句“倘许一追扪”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渴望,诗人希望能够追寻到这些自然的灵韵,体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载体,寄托了诗人心中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形成了清新灵动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外影:诗人首先描绘了远方的山影,给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感觉。
  2. 人道是苏门:人们称这影子是苏门,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
  3. 蹬覆松毛青到骨:松树的青色深邃,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力量。
  4. 崖封苔绣碧为魂:青苔如绣品,象征自然的灵魂,充满生命力。
  5. 倘许一追扪: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渴望,展现了诗人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苔比作绣品,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自然以灵魂,增强了情感色彩。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对生命和灵魂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神秘与远方的美。
  2. :坚韧与生机的象征。
  3. :细腻、生命与灵魂的体现。
  4. 苏门:寄托了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崇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外影”指的是什么?

    • A. 远方的山影
    • B. 天上的星星
    • C. 水面的倒影
    • D. 诗人的影子
  2. “倘许一追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美好景色的渴望
    • C. 对生命的思考
    • D. 对人情的失望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士禄与李白在自然描绘上的异同,李白的诗多以豪放见长,而王士禄则更注重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王士禄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的美学与文化内涵》

相关查询

南塘即事 即事言怀 即事 还家夜同赵端行分韵赋 和陈待制秋日湖楼宴集篇 白紵词 秋日登陶然亭 谪居海上 祖龙词 八声甘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两耳塞豆 風字旁的字 浮称流说 同队 圣怀 龜字旁的字 篱牢犬不入 瞠乎后已 琴瑟之好 怨情 月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刑辱 玉润冰清 户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