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1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14:46
行丹阳道中
作者: 罗志让 〔清代〕
岭上浮云湿,春寒昨夜知。
水喧争涧急,钟远度村迟。
短犊归前浦,栖霞绕暮枝。
重来经此地,定是杂花时。
在岭上,潮湿的云彩飘浮,昨夜的春寒已经感受到。
溪水喧闹,争先恐后地流入急涧,远处的钟声穿过村庄,显得格外悠远。
短小的牛犊回到前面的河岸,栖霞的晚霞环绕着树枝。
再一次经过这里,肯定是花朵盛开的时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罗志让,清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观察与热爱,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行丹阳道中》创作于清代,可能是在诗人游历丹阳时所作,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乡村生活的感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春日画面,诗人在行走的过程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将春天的气息和乡村的生活场景生动展现出来。开头两句以“岭上浮云湿,春寒昨夜知”切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湿润而寒冷的春天。接下来,水流的喧闹与远处钟声的悠远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既有水流的急促,又有钟声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短犊归前浦,栖霞绕暮枝的描写则带出了田园的生活气息,小牛归家,晚霞映照,展现出一种温馨宁静的乡村生活。最后一句“重来经此地,定是杂花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与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既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岭上浮云湿”中的“湿”字表达了什么样的天气状态?
“短犊归前浦”中的“短犊”指的是: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