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0:41
稽山岩壑深复高,
思之谁妙丹青毫。
霜缣若得一千幅,
伻图何必乘兰舠。
这首诗描绘了稽山的深邃和高耸,令人想起谁的画技能够描绘得如此精妙。如果能得到一千幅霜缣(丝绸),又何必乘坐着兰船去游览呢?
张士逊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作于诗人回忆越州的旅途时,试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和对美的追求。
《忆越州》通过对稽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会。诗中以“稽山岩壑深复高”开篇,直接呈现出自然的雄伟与壮丽,给读者以视觉上的震撼。接着“思之谁妙丹青毫”,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艺术相结合,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向往与赞美,暗含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探索。
最后两句“霜缣若得一千幅,伻图何必乘兰舠”,则是诗人的一种理想化表达,若能够得到足够的美丽素材,何必再乘船游览呢?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渴望,也是对生活态度的反思,表达了对静谧和内心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上十分丰富,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也传达了诗人对艺术和生活的深刻理解,显示出浓厚的文人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内心的情感寄托。
诗中提到的“稽山”位于哪个省份?
诗中“丹青”指的是什么?
诗人认为如果有足够的“霜缣”,就不需要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