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韩子师侍郎序》

时间: 2025-05-10 05:58:14

诗句

  秘阁修撰韩公知婺之明年,以“恣行酷政,民冤无告”劾去。

  去之日,百姓遮府门愿留者,顷刻合数千人,手持牒以告摄郡事。

摄郡事振手止之,辄直前不顾;则受其牒,不敢以闻。

  明日出府,相与拥车下,道中至不可顿足。

则冒禁行城上,累累不绝。

拜且泣下,至有锁其喉自誓于公之前者。

里巷小儿数十百辈罗马前,且泣下。

君为之抆泪,告以君命决不应留;辄柴其关如不闻。

  日且暮,度不可止,则夺剌史车置道旁,以民间小舆舁至梵严精舍,燃火风雪中围守之。

其挟舟走行阙告丞相御史者,盖千数百人而未止。

  又明日,回泊通波亭,乘间欲以舟去,百姓又相与拥之不置,溪流亦复堰断不可通。

乡士大夫惧蚁蝼之微不足以回天听,委曲谕之,且却且行。

久乃曰:“愿公徐行,天子且有诏矣。

”公首肯之。

道稍开,公疾驰径去。

后来者咎其徒之不合舍去,责诮怒骂,不啻仇敌。

  呜呼!

大官,所尊也;民,所信也。

所尊之劾如彼,而所信之情如此,吾亦不知公之政何如也,将从智者而问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58:14

诗词名称: 送韩子师侍郎序

作者: 陈亮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秘阁修撰韩公知婺之明年,以恣行酷政,民冤无告劾去。去之日,百姓遮府门愿留者,顷刻合数千人,手持牒以告摄郡事。摄郡事振手止之,辄直前不顾则受其牒,不敢以闻。明日出府,相与拥车下,道中至不可顿足。则冒禁行城上,累累不绝。拜且泣下,至有锁其喉自誓于公之前者。里巷小儿数十百辈罗马前,且泣下。君为之抆泪,告以君命决不应留辄柴其关如不闻。日且暮,度不可止,则夺剌史车置道旁,以民间小舆舁至梵严精舍,燃火风雪中围守之。其挟舟走行阙告丞相御史者,盖千数百人而未止。又明日,回泊通波亭,乘间欲以舟去,百姓又相与拥之不置,溪流亦复堰断不可通。乡士大夫惧蚁蝼之微不足以回天听,委曲谕之,且却且行。久乃曰愿公徐行,天子且有诏矣。公首肯之。道稍开,公疾驰径去。后来者咎其徒之不合舍去,责诮怒骂,不啻仇敌。呜呼!大官,所尊也民,所信也。所尊之劾如彼,而所信之情如此,吾亦不知公之政何如也,将从智者而问之。


白话文翻译

韩公即将离任,因其施行严酷的政治,百姓冤屈无处申诉,终于被迫离开。离开的那天,百姓围住府门,想要留下他,瞬间聚集了几千人,手持信件向摄郡事控诉。摄郡事挥手阻止,然而百姓依然冲前,不顾他的劝阻,继续递交信件,不敢向上级报告。第二天出府时,车队一度停不下来,途中拥挤不堪。百姓们流泪拜倒,甚至有人在公面前用锁喉自誓。小孩们在街巷中也跟着哭泣。君子为此抹泪,告知他们命令绝对不应留下,若不听便要关闭城门,像是未曾听见。天色渐晚,实在无法停下,便夺走了史车,放在路旁,民间的车子把他送到梵严精舍,风雪中围守。那挟着舟船,想要向丞相和御史告状的人,人数众多却依然没有停下。第二天,他在通波亭停留,想要乘船离开,百姓们又聚集着不肯放行,溪水也阻断了通道。乡中的士大夫因微不足道而不敢回天听,委婉劝说,边劝边走。终于有人说希望公慢行,天子有诏令了。公答应了,路稍微打开,他便急驰而去。后来的人责怪他的随从不合群,谴责怒骂,简直像仇敌一样。唉!大官,受人尊重,却也应得到民众的信任。若尊重之人如此被劾,而民心如此被信,真不知公的政事究竟如何,我将向聪明人请教。


注释

  • 秘阁修撰: 指的是在政府中负责文书的官员。
  • 恣行酷政: 意指放肆地施行严酷的政策。
  • 冤无告劾: 百姓冤屈无处申诉。
  • 摄郡事: 指代负责地方事务的官员。
  • 抆泪: 拭去眼泪。
  • 锁其喉自誓: 以锁喉自誓,形容非常绝望的誓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亮,字允中,号新圭,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政治家。他的作品多以激昂的气魄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常表达对政治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韩公离任之际,反映了当时因政策严酷而引发的民愤,展现了百姓对良官的依恋和对恶政的不满。此时的社会环境动荡,政治腐败,民众苦不堪言。


诗歌鉴赏

《送韩子师侍郎序》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描绘,表现了百姓对韩公的深厚感情和对其离任的痛惜。诗中,陈亮以大量的细节刻画百姓的哀号与不舍,表现出他们对韩公的信任与对酷政的不满。诗的语言质朴而充满情感,充分展示了普通民众在面对政治压迫时的无奈与绝望。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执政者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反映了陈亮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

在修辞手法上,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如“锁其喉自誓于公之前者”突出民众的绝望,增强了作品的情感冲击力。通过生动的描绘,读者不仅能感受到韩公的离去带来的悲痛,也能体会到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秘阁修撰韩公知婺之明年,以恣行酷政:提到韩公即将离任,施行严酷的政策。
  • 民冤无告劾去:百姓感到冤屈,无法申诉。
  • 摄郡事振手止之:地方官员试图制止百姓的行动。
  • 明日出府,相与拥车下:第二天出府,百姓围住他的车。
  • 呜呼!大官,所尊也民,所信也:感叹官员应受到尊重和信任。

修辞手法

  • 夸张:通过描绘数千百姓聚集的情景,夸大了韩公的受欢迎程度。
  • 对比:韩公的离去与民众的痛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
  • 拟人:用“锁其喉自誓”来表现百姓的绝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百姓对韩公的依恋和对酷政的反抗,表达了对良治的渴望和对不公的控诉,展现了民众在政治压迫下的苦痛与无奈。


意象分析

  • 百姓:象征民众的苦难和对正义的渴望。
  • 泪水:表现出悲伤、绝望的情感。
  • 锁喉自誓:象征极端的绝望与坚定的信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公因为什么原因被迫离开? A. 政治腐败
    B. 民众不满
    C. 自愿辞职
    D. 天下平安

  2. 诗中提到,百姓聚集在何处请求韩公留下? A. 城门
    B. 府门
    C. 市集
    D. 学堂

  3. “呜呼!大官,所尊也民,所信也。”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官员的批评
    B. 对民众的怜悯
    C. 对官民关系的反思
    D. 对政治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卖炭翁》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二者都表达了对时代动荡的忧虑,但《送韩子师侍郎序》更侧重于民众与官员之间的关系,而《春望》则更强调个人的悲痛与国家的兴亡。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凯歌乐词九首 其八 制胜乐辞 凯歌乐词九首 其七 江南平 凯歌乐词九首 其六 克临安 凯歌乐词九首 其五 定三吴 凯歌乐词九首 其四 下江东 凯歌词十首 其七 凯歌词十首 其六 凯歌词十首 其五 凯歌词十首 其三 凯歌词十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功狗功人 黽字旁的字 阙竦 一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无地 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拓境 鬼字旁的字 包含圣的成语 赫赫时名 膺箓受图 槁木死灰 剥肤锤髓 缶字旁的字 居安思危 驾尘彍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