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新荷叶》

时间: 2025-07-27 05:59:51

诗句

艳态还幽,谁能洁净争妍。

淡抹疑浓,肯将自在求怜。

终嫌独好,任毛嫱、西子差肩。

六郎涂涴,似和不似依然。

赫日如焚,诸馀只凭光鲜。

雨过风生,也应百事随缘。

香须道地,对一池、着甚沉烟。

根株好在,淤泥白藕如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5:59:51

原文展示

新荷叶
作者: 陈亮 〔宋代〕

艳态还幽,谁能洁净争妍。
淡抹疑浓,肯将自在求怜。
终嫌独好,任毛嫱西子差肩。
六郎涂涴,似和不似依然。
赫日如焚,诸馀只凭光鲜。
雨过风生,也应百事随缘。
香须道地,对一池着甚沉烟。
根株好在,淤泥白藕如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新荷叶的美丽与幽静,谁能做到洁净无瑕、与之争艳呢?那淡淡的抹色似乎又让人怀疑它的浓烈,难道不应该在自在中寻求怜爱吗?虽然总觉得独自美丽,但任凭毛嫱和西子也无法相提并论。即使六郎那样的涂抹,看似和谐却依然保留原样。烈日如火,其他的一切也只能依靠光鲜的外表。雨过风生,一切都应随缘而去。香气依旧要道地,只是在一池的沉烟中显得沉重。根株扎实在泥中,白藕则如同大梁一样挺立。

注释

  • 艳态:美丽的姿态。
  • 洁净:干净、无瑕疵。
  • 毛嫱:指中国古代美人,常被用作美丽的象征。
  • 西子:指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赫日如焚:形容太阳非常炽热。
  • 诸馀:其他的一切。
  • 随缘:随顺自然的变化。
  • 沉烟:浓烟或轻雾。
  • 淤泥:浑浊的泥土。
  • 如椽:比喻白藕的茎如同柱梁般粗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亮,字公甫,号山阴,宋代词人和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词风格以清新脱俗著称,常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新荷叶》创作于一个盛夏季节,诗人借新荷的生长,寄托对生命和美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荷叶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的思索。

诗歌鉴赏

《新荷叶》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新荷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诗中“艳态还幽”一句,既是对荷叶美丽的赞美,又隐含着一种独特的静谧之美。接下来的“谁能洁净争妍”则引发了对竞争与美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质问: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中,真正的美是否需要争夺?而“淡抹疑浓”一句,则体现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思考,表面上的美丽与内在的真实,常常是相悖的。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引入了更多的美人典故,通过“毛嫱西子”的对比,强调了独自美的局限性。虽然“六郎涂涴”看似和谐,但实际上仍旧无法掩盖内在的真实,诗人在此表现出对表象与内涵之间深刻的反思。

最后几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幻,表达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雨过风生,也应百事随缘”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启示。整首诗从荷叶的美丽入手,逐步引向对生命、竞争和价值的思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艳态还幽:描绘荷叶的色彩艳丽又不失幽静的特点。
  2. 谁能洁净争妍:质疑世间能否有绝对的洁净与美丽。
  3. 淡抹疑浓:表面看似淡雅,实际上却充满深意。
  4. 肯将自在求怜:在自然中寻求真正的理解与关爱。
  5. 终嫌独好:虽然独自美丽,但仍有遗憾。
  6. 任毛嫱西子差肩:即使是历史上著名的美人,也无法与之相比。
  7. 六郎涂涴:提到的艺术家,虽华丽却表面化。
  8. 赫日如焚:强烈的阳光下,一切都显得特别。
  9. 诸馀只凭光鲜:其他事物只能依靠外表的光鲜。
  10. 雨过风生:经历风雨后,万事随缘自然。
  11. 香须道地:对香气的追求也要真实。
  12. 对一池着甚沉烟:沉沉的烟雾中,显得更加沉重。
  13. 根株好在:根本扎实在泥土中。
  14. 淤泥白藕如椽:白藕在淤泥中蓬勃生长,象征坚韧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赫日如焚”,形象地描绘了炎热的天气。
  • 对仗:如“艳态还幽,谁能洁净争妍”,展示了对称美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荷叶的描写,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美与真实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诗人提醒我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内在的真实与自然的和谐同样重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叶:象征生命的美丽与脆弱。
  • 毛嫱西子:历史上的美人,象征着传统美的标准。
  • 赫日:象征着现实的残酷与竞争。
  • 雨过风生:象征着人生的变化与随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毛嫱”指的是哪位美人?

    • A. 王昭君
    • B. 西施
    • C. 貂蝉
    • D. 甄氏
  2. “赫日如焚”形容的是哪种气候条件?

    • A. 雨天
    • B. 阴天
    • C. 炎热的阳光
    • D. 寒冷的冬天
  3. 诗中的“香须道地”强调了什么?

    • A. 外表的华丽
    • B. 内心的真实
    • C. 感情的深邃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感受与人生哲理。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陈亮的《新荷叶》与苏轼的《题西林壁》: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哲理,但陈亮更注重细腻的描写,而苏轼则更强调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天柱峰出云歌 太皇太后合春帖子六首 答韩伯举五羊九日见怀 泉石帘泉 食梨 与藏主夜谈三首 其一 署中病怀示王尧韭 其一 思亲二首 其二 濯缨石 关山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滔的词语有哪些 歹字旁的字 卤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矜育 辛字旁的字 戛然而止 包含切的词语有哪些 只轮莫返 共相唇齿 一物一制 包含攻的词语有哪些 倒八字的字 屏放 枭羹 当场 原始察终 五石六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