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6:21
送中济侍郎帅庆分韵得十字
承平万事康,干戈百年戢。
蠢战彼西戎,乃敢侮边邑。
庆阳用武地,战士一当十。
指纵惟其人,破竹在呼吸。
堂堂高平君,谋帅公论及。
拥麾当一面,意气动百执。
圣时务怀柔,阃寄贵安辑。
贺兰黄口儿,焉用长缨絷。
方当仁草木,况忍尚首级。
伫见贡琛人,还从玉关入。
在太平盛世中万事安康,经过百年战乱终于停息。
敌人西戎的侵犯,岂敢轻视我们边境的城市。
庆阳是一个武力之地,勇士们一个可以抵挡十个敌人。
只要有这样的将领,破敌如同呼吸一般轻松。
高平君豪杰之士,谋划和指挥得当,众人都称赞。
他挥舞指挥旗帜,激励所有士兵的士气。
圣明的时局应当以柔和为主,统治者应寄希望于安定。
贺兰山下的小儿,何必用长缨来缠束他们?
此时应当效法仁德,对草木都要有仁爱之心,更何况人命呢?
我伫立在此,等待贡品的人,期待他们从玉关归来。
王觌,宋代诗人,字君平,号渔溪,生于北宋时期,曾任职于地方和中央政府,以其诗歌和文学成就获得认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安定时期,诗人借助描绘军事和政治的主题,表达对国家和平的珍视和对英雄将领的赞美。
整首诗以庆阳的战士为中心,展现了在和平时期对军事力量的重视和对国家安稳的期许。开头几句描绘了经历了战乱之后,国家进入了一个承平的盛世,百年战争的结束让人感到欣慰。接着,诗人以“庆阳用武地”来强调这个地区的军事力量,表达了对勇士们的高度赞赏。通过“破竹在呼吸”的比喻,诗人将战士们的勇猛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在战斗中手到擒来。
后面的几句则转向了对高平君的赞美,体现了他在指挥上的高明,能够有效地激励士兵,展现了领导者的重要性与英雄气概。而最后几句则引入了仁德的思想,强调了以柔治国的重要性,表现出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生命的珍视。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英雄的歌颂,也有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时代印记。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和平时代的珍视和对英雄将领的赞美,强调了以仁德治国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送中济侍郎帅庆分韵得十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的“破竹在呼吸”比喻什么?
“高平君”在诗中代表什么?
王觌的《送中济侍郎帅庆分韵得十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英雄的赞美,但王觌更强调和平时期的仁德,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情壮志和对饮酒的豪放态度。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上各有特点,反映了各自时代的文化氛围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