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9:0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9:09:31
双钟峙中流,高低互相位。
微风吹水波,万窍各鸣嘒。
仰观造化心,雕镂亦为罪。
濯濯苏眉山,捉笔工点缀。
放舟绝壁下,领意得奇最。
子弟与山川,韵事足图绘。
夷考作记年,送子德兴尉。
余来涉江涛,别弟趋吴会。
古人今不殊,事迹偶相类。
离怀虽黯然,妙得山水对。
西风泥行舟,遂谋三日醉。
两座钟形山峦高耸在水中,彼此的高低错落有致。微风吹拂,水面荡起波纹,山间的每一个缝隙都发出悦耳的声响。我仰望自然的造化,感叹即使是人造的雕刻也难以比拟。清澈的苏眉山上,我提笔细致描绘。划船在陡峭的悬崖下,领悟到其中的奇妙。子弟与山川之间,韵味深厚,足以成为画卷。研究古代的记载,送别德兴的尉官。此刻我涉过江涛,告别弟弟,前往吴地。古人与今人并无异,经历偶有相似。尽管离别时心情黯然,但在山水间得到了妙趣。西风吹来,泥泞的路上划船,便打算三日沉醉于此。
黎士弘(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本诗创作于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刻体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反映出个人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石钟山》展现了黎士弘对自然的崇敬与感悟,诗中描绘的钟形山峦在水中高低错落,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这种高低相映的景象,仿佛是大自然在精心雕刻,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微风轻拂,水波荡漾,万物皆鸣,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捕捉到自然的声音,体现了他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
在“仰观造化心,雕镂亦为罪”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感叹人为的雕刻与自然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在苏眉山的创作过程,表明自己在自然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和乐趣。
整首诗充满了对山水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离别的愁绪与自然的魅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诗人以“遂谋三日醉”收尾,表达了在自然中寻找自由与忘却烦忧的渴望,带有一丝洒脱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通过描绘石钟山的自然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也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中"双钟"指的是:
A. 两座钟
B. 两座山
C. 两座塔
"仰观造化心"中的"造化"指的是:
A. 人工制造
B. 自然生成
C. 人生哲学
诗人选择在何处放舟?
A. 河流
B. 悬崖下
C. 湖面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情感更为细腻,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与黎士弘的《石钟山》相比,两者均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风格和情感表达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