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5:26
《酬高使君相赠》
作者:杜甫
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
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
这首诗描绘了古老寺庙中,僧人已经去世,房子空空如也,只有我这个客人暂时居住。昔日的朋友给我提供了米饭,邻居则送来了蔬菜。我在这双树下听法,三车书籍随时可以载来。对于这样的知识,我岂敢自满,赋诗可能也只是像相如那样而已。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他的诗歌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关心民生疾苦,作品数量多,风格多样。
此诗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期,杜甫身处流亡生涯,生活困苦,但仍然能够得到朋友的关心与帮助,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杜甫的《酬高使君相赠》是一首充满人情味和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古寺的空寂和自身的困境,展现了时代的沧桑与个人的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古寺的冷清与孤独,寺庙里失去了僧人,只有诗人暂居于此,暗示着他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却得到了故人的供应与邻居的关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支持。
接下来的句子“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表现了诗人对学习与知识的渴求和追求,双树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学习的环境。而三车书籍的意象不仅展示了知识的富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我能力的怀疑,体现了他谦卑的态度。
最后一句“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中,诗人自谦,表达了对自己作品的不自信。对比名家相如,仿佛在说自己的作品与名家的伟大相比相形见绌。这种自谦之情与对友人回馈的感激,构成了整首诗深厚的人文情怀。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激,同时也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与自我的反思,体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温暖的赞美。
诗中“古寺僧牢落”描述的是怎样的环境?
a) 热闹的寺庙
b) 冷清的寺庙
c) 现代的住宅
“三车肯载书”中的“三车”象征什么?
a) 朋友的赠与
b) 丰富的知识
c) 贫穷的生活
杜甫在诗中用什么方式表现对自己作品的态度?
a) 自夸
b) 自谦
c) 自信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酬高使君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