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韩侍郎苦雨》

时间: 2025-07-31 02:52:18

诗句

润气凝柱础,繁声注瓦沟。

暗留窗不晓,凉引簟先秋。

叶湿蚕应病,泥稀燕亦愁。

仍闻放朝夜,误出到街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2:52:18

原文展示:

润气凝柱础,繁声注瓦沟。
暗留窗不晓,凉引簟先秋。
叶湿蚕应病,泥稀燕亦愁。
仍闻放朝夜,误出到街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细雨的情景。细雨的湿气凝聚在柱子和地基上,雨声纷纷入耳,像是注入了瓦沟。窗外暗淡的光线让人无法辨别时间的流逝,凉意透过竹席,仿佛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叶子因湿气而变得沉重,蚕虫也因天气忧愁,而泥土因为雨水而稀薄,燕子则显得烦恼不安。最后,诗人仍能听到四处传来的朝夕声响,却不知不觉中走到了街头。

注释:

  1. 润气:指雨水带来的湿润气息。
  2. 柱础:柱子的基础部分。
  3. 繁声:指雨声,繁密的声音。
  4. 瓦沟:屋顶瓦片之间的沟渠。
  5. :竹席,这里指盛夏时用以避暑的席子。
  6. 蚕应病:蚕在湿气中容易生病。
  7. 泥稀:泥土因雨水而变得稀薄。
  8. 燕亦愁:燕子因天气变化而感到忧愁。
  9. 放朝夜:指早晚的气息或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可以从中感受到唐代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反映了作者对雨季的感受,以及与自然、生活的亲密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今天的河南省。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其作品涵盖了社会、政治、爱情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的晚年,正值唐代政治动荡、社会动乱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细雨和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与思考,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敏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和韩侍郎苦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场秋雨,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微妙关系。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润气与雨声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氛围。诗人巧妙地通过“叶湿蚕应病”和“泥稀燕亦愁”两句,传达了自然界生物的感受,使得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环境上,也渗透到了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这一场雨,不仅是天气的变化,更是诗人心境的映射。窗外的暗淡和竹席的凉意,仿佛在提醒人们时光的流逝以及季节的交替。最后一句“仍闻放朝夜,误出到街头”则表达了在这清冷的雨夜,诗人被生活的节奏所牵引,迷失了方向,暗含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感伤。

白居易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表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对生命的尊重与思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润气凝柱础:雨水带来的湿气积聚在柱子和地基上,表现了细雨的影响。
  2. 繁声注瓦沟:雨声纷繁,似乎流入了屋顶的瓦沟中,传达出雨声的绵延。
  3. 暗留窗不晓:窗外昏暗的光线让人无法分辨时间,表达出一种迷茫之感。
  4. 凉引簟先秋:凉意透过竹席,使人感受到秋天的逼近。
  5. 叶湿蚕应病:湿润的叶子使得蚕虫可能生病,体现了雨对生物的影响。
  6. 泥稀燕亦愁:雨使泥土变稀,燕子也因此感到忧愁,展现了自然界的相互关联。
  7. 仍闻放朝夜:尽管如此,早晚的声音仍在耳边回响。
  8. 误出到街头:诗人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街头,反映出一种对生活节奏的迷失。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蚕应病”和“燕亦愁”,将自然生物赋予人类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润气凝柱础,繁声注瓦沟”,体现了诗的音韵美。
  • 比喻: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细雨的景象,表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同时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润气:象征雨水带来的生命力和自然的滋养。
  2. 繁声:代表细雨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安静而悠长的情感。
  3. :象征秋天的来临,预示着季节的变化。
  4. 叶湿:代表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脆弱与变化。
  5. 泥稀:象征雨水对大地的影响,反映生存环境的变化。
  6. 燕愁:象征对生活环境变化的敏感与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润气”主要指什么?

    • A. 干燥的空气
    • B. 雨水带来的湿润气息
    • C. 阳光的照射
  2. 诗人通过“蚕应病”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开心
    • B. 忧愁
    • C. 生气
  3. 诗的最后一句“误出到街头”反映了什么?

    • A. 迷失方向
    • B. 感到快乐
    • C. 回到家中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和韩侍郎苦雨》与杜甫的《春望》均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前者侧重于细腻的雨景描写,后者则更多反映了国破家亡的悲痛心情。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荆州亭 荆州亭 登望湖亭 荆州亭 案《昭代词选》调名作「江亭怨」 荆州亭入朝 荆州亭 除夕 荆州亭 题扇上琵琶行图 荆州亭 夜凉梦至白水洞见起新、起毅 荆州亭 秋思 荆州亭 旅泊 荆州亭 秋日登土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柳编 十字旁的字 牛囤 能品 小字头的字 你来我往 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移执事 乐极则忧 毛字旁的字 话把儿 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百废待兴 白字旁的字 溥天率土 巛字旁的字 弃智遗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