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2:35
尽日松下坐,有时池畔行。
行立与坐卧,中怀澹无营。
不觉流年过,亦任白发生。
不为世所薄,安得遂闲情。
整天坐在松树下,有时也在池边散步。
无论行走、站立还是坐卧,心中都保持着一种淡泊的状态。
不知不觉中岁月已经流逝,任凭白发渐生。
不想被世俗所轻视,怎能实现那种悠闲的情趣呢?
该诗并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诗中的“流年”与“白发生”可以看作对时间流逝与衰老的感慨,这在古代诗歌中是常见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认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作多涉及政治、生活、爱情等多个方面,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
《咏怀》写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和世事有了更深的反思,诗中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世俗轻视的无奈与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咏怀》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以自然环境为背景,松下的静坐与池畔的行走交替出现,展现了一种宁静和淡泊的生活态度。诗中的“行立与坐卧”描绘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在状态,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
而“不觉流年过,亦任白发生”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白发的生长象征着衰老的来临,令人感到一丝惆怅。最后一句“不为世所薄,安得遂闲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评价的淡漠,强调了个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需要在世俗的纷扰中坚持。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了一个清幽、淡泊的生活场景,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哲理诗人的深邃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时间和世俗评价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淡泊生活的向往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之情,展现了个体在世俗中追求内心宁静的执着追求。
该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松下”和“池畔”分别代表什么?
诗中“白发生”主要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