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渔家傲 雨窗同杜茶村即席奉赠,用范文正公韵》

时间: 2025-05-07 08:15:21

诗句

举目山河曾否异,风狂雨骤夫何意?

报道卧龙眠欲起。

深泽裹,若逢三顾门毋闭。

家在隆中相近里,石头一望无归计。

终夜唤天还蹋地。

浑不寐,直须信到方收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5:21

原文展示:

渔家傲 雨窗同杜茶村即席奉赠,用范文正公韵
作者: 钱肃润 〔明代〕

举目山河曾否异,风狂雨骤夫何意?
报道卧龙眠欲起。深泽裹,若逢三顾门毋闭。
家在隆中相近里,石头一望无归计。
终夜唤天还蹋地。浑不寐,直须信到方收泪。

白话文翻译:

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山河,难道曾有何异样?
狂风暴雨之中,谁又能理解此时的心情?
听说卧龙(诸葛亮)将要苏醒。若能再次遇到他,三次拜访的门请不要关闭。
我的家在隆中附近,望向那石头,心中无归处。
整夜呼唤苍天,脚踏大地,无法入睡,只能等着信的到来,才能收起泪水。

注释:

  1. 举目:指抬头看,目光远望。
  2. 山河:指自然景观,山川河流,常用以表达人生的壮阔。
  3. 卧龙:指诸葛亮,因其隐居于隆中,故有此称。
  4. 三顾门:典故出自《三国演义》,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表现其诚心。
  5. 隆中:指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历史上是其谋划大计之处。
  6. 石头一望无归计:意指站在石头上望去,心中无归属、无计可施。

典故解析:

卧龙: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被称为卧龙,意指其深厚的智慧和潜在的才能。
三顾茅庐: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拜访其住所,展现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肃润,明代诗人,擅长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雨中,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局势的思考以及对诸葛亮的敬仰,可能在于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渔家傲》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及其对当下政治局势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举目山河曾否异”引入,表达了对山河变化的深思,蕴含着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困惑。接着以“风狂雨骤夫何意”来展现诗人内心的动荡与不安,狂风骤雨象征着外界的压力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诗中提到的“卧龙眠欲起”,通过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的引入,增强了诗的情感厚度。诗人渴望再见卧龙,表明对英雄人物的渴求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期待能有能人出山来挽救时局。同时,“深泽裹,若逢三顾门毋闭”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渴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可谓沉重而又带有一丝希望,最后以“浑不寐,直须信到方收泪”收尾,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无法入睡的忧虑,暗示着信念的重要性。总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举目山河曾否异:抬头望去,山河是否有过变化?
    • 风狂雨骤夫何意:狂风暴雨的天气,意味着什么呢?
    • 报道卧龙眠欲起:听说卧龙(诸葛亮)要苏醒了。
    • 深泽裹,若逢三顾门毋闭:在深泽中,若能见到他,请别关门。
    • 家在隆中相近里:我家在隆中附近。
    • 石头一望无归计:望向石头,心中无归处,感到迷惘。
    • 终夜唤天还蹋地:整夜呼唤天,脚踏大地,无法安眠。
    • 浑不寐,直须信到方收泪:整夜无法入睡,等信到来才可收起泪水。
  2.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狂雨骤”比喻社会动荡。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情,表达内心的感受。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思考,具有深沉的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意象分析:

  • 山河:象征着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变迁。
  • 卧龙:代表着智慧与才能,寄托了对英雄的向往。
  • 狂风暴雨:象征着社会的不安与动荡。
  • 石头:象征着坚固与无归属感,反映出诗人的迷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描绘
    • B. 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C.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 D. 对生活琐事的思考
  2. “卧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诸葛亮
    • C. 刘备
    • D. 孙权
  3. 诗中提到的“三顾”典故是指什么?

    • A. 三次出征
    • B. 三次拜访诸葛亮
    • C. 三次与敌对
    • D. 三次隐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同样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感慨。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渔家傲》与《春江花月夜》:两者均通过自然描写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政治与历史的忧虑,而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诗经》

通过这些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 和天衣聪老五首 信阳和同官喜雨韵 和彦时兄腊雪六首 喜雨 和州得旨移粟宣城舟中和何希渊韵 一经堂为王亦颜题 春日无为道中 和周少隐实录院对竹三首 题四祖山瀑泉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刀字旁的字 请自隗始 足字旁的字 气开头的成语 包含图的词语有哪些 林下风韵 宝钗分股 随感 车马盈门 调任 包含皓的成语 长字旁的字 籸盆 抑抗 黍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敬佩 天下归心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