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5:21
渔家傲 雨窗同杜茶村即席奉赠,用范文正公韵
作者: 钱肃润 〔明代〕
举目山河曾否异,风狂雨骤夫何意?
报道卧龙眠欲起。深泽裹,若逢三顾门毋闭。
家在隆中相近里,石头一望无归计。
终夜唤天还蹋地。浑不寐,直须信到方收泪。
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山河,难道曾有何异样?
狂风暴雨之中,谁又能理解此时的心情?
听说卧龙(诸葛亮)将要苏醒。若能再次遇到他,三次拜访的门请不要关闭。
我的家在隆中附近,望向那石头,心中无归处。
整夜呼唤苍天,脚踏大地,无法入睡,只能等着信的到来,才能收起泪水。
卧龙: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被称为卧龙,意指其深厚的智慧和潜在的才能。
三顾茅庐: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拜访其住所,展现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尊重。
作者介绍:钱肃润,明代诗人,擅长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雨中,表达了作者对政治局势的思考以及对诸葛亮的敬仰,可能在于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渔家傲》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及其对当下政治局势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举目山河曾否异”引入,表达了对山河变化的深思,蕴含着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困惑。接着以“风狂雨骤夫何意”来展现诗人内心的动荡与不安,狂风骤雨象征着外界的压力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诗中提到的“卧龙眠欲起”,通过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的引入,增强了诗的情感厚度。诗人渴望再见卧龙,表明对英雄人物的渴求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期待能有能人出山来挽救时局。同时,“深泽裹,若逢三顾门毋闭”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渴求。
整首诗在情感上可谓沉重而又带有一丝希望,最后以“浑不寐,直须信到方收泪”收尾,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无法入睡的忧虑,暗示着信念的重要性。总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卧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三顾”典故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这些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