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汪发彊中见遗佳篇笔势高妙且从仆求诗以归辄为此数句》

时间: 2025-05-07 07:20:07

诗句

落落湖边松,浏浏松下风。

泠然入君怀,萧飒诗脾中。

清露泻笔端,一扫浮埃空。

以遗愚参军,仅免按剑凶。

三年耳目昏,此语岂易逢。

亦岂务炳烺,邂逅乃自工。

归囊一钱尽,足用仍三冬。

他年太羹熟,宁俟盐酪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0:07

原文展示

落落湖边松,浏浏松下风。
泠然入君怀,萧飒诗脾中。
清露泻笔端,一扫浮埃空。
以遗愚参军,仅免按剑凶。
三年耳目昏,此语岂易逢。
亦岂务炳烺,邂逅乃自工。
归囊一钱尽,足用仍三冬。
他年太羹熟,宁俟盐酪供。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的松树下,风轻轻吹拂。
那清冷的气息,沁入你的心怀,
萧条的情怀,激荡在我的诗中。
清晨的露水滴落在我的笔尖,
一扫而去那些浮躁的尘埃。
只为把这佳作留给你,
使我免于心中剑拔弩张的凶险。
三年间耳目昏沉,这样的言语又岂容易相逢?
哪能只求光鲜表面,偶然的相遇才显得珍贵。
我归来时囊中已无一文,却仍能支撑三冬的寒冷。
明年他年再来时,宁愿等盐和酪的供给。

注释

  • 落落:形容松树的高大挺拔。
  • 泠然:形容清冷的样子。
  • 萧飒:形容萧条和飒爽的气息。
  • 清露:指清晨的露水。
  • 浮埃:浮躁而不真实的东西。
  • 愚参军:指作者自己,参军是对自己身份的自谦。
  • 耳目昏:形容长时间的沉闷和麻木。
  • 炳烺:指光鲜的表面。
  • 太羹:指太过熟练的料理。

典故解析

  • 松树:象征坚韧与高洁,常用于表达志向。
  • 清露:在古诗中常用以描写清新洁净的事物,象征灵感与创作的源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约1000年-约1050年),字子华,号梅溪,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曾任翰林学士,后转任地方官。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在湖边游玩时,借助自然景物抒发自己的诗情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诗歌鉴赏

毛滂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开篇以“落落湖边松,浏浏松下风”描绘了湖边松树的高大与风的轻柔,既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淡泊。接下来的“泠然入君怀,萧飒诗脾中”则通过清冷的气息与萧条的感受,传达出一种孤独的诗意。接着,诗人自谦地称自己为“愚参军”,将自己的创作寄托于朋友,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创作的无奈。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清露、笔端、耳目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清新而富有哲理的意境,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特别是“归囊一钱尽,足用仍三冬”的句子,流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表明诗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风骨与气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落湖边松:湖边的松树高大挺拔,象征着坚韧。
  2. 浏浏松下风:松树下的风轻柔而清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3. 泠然入君怀:清冷的气息沁入心怀,表明内心的孤寂与清醒。
  4. 萧飒诗脾中:萧条的感受在诗人的创作中激荡,反映出诗人的情感状态。
  5. 清露泻笔端:清晨的露水滴落在笔尖,寓意灵感的涌现。
  6. 一扫浮埃空:将浮躁的尘埃一扫而空,象征内心的澄澈。
  7. 以遗愚参军:将这佳作留给朋友,体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8. 仅免按剑凶:表达出一种无奈与防备,反映出世事的复杂。
  9. 三年耳目昏:三年间的沉闷与麻木。
  10. 此语岂易逢:这样的言语在生活中难得。
  11. 亦岂务炳烺:哪能只求表面的光鲜?
  12. 邂逅乃自工:偶然的相遇才显得珍贵。
  13. 归囊一钱尽:归来的时候囊中已无一文。
  14. 足用仍三冬:却能支撑寒冷的冬天,显示出内心的富足。
  15. 他年太羹熟:明年再来时,宁愿等待食物的供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与内心的情感相联系,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使情感更为真实。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物质的淡泊,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风骨与气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松树:象征坚韧与高洁。
  2. 清露:象征灵感与创作的源泉。
  3. 湖水: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泠然入君怀”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2. “归囊一钱尽”说明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 A. 追求财富
    • B. 物质淡泊
    • C. 不在乎生活
  3. 诗中提到的“清露”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困扰
    • B. 创作的灵感
    • C.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B. 孤独
  2. B. 物质淡泊
  3. B. 创作的灵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毛滂与苏轼:两位诗人都对自然有深刻的描写,但毛滂更关注内心的情感,而苏轼则多表现政治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毛滂全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偈三首 其三 偈三首 其二 偈三首 其一 偕缦云游山至玉泉池小憩 近怀寄朱生半人上海 游洞霄纪实 舟次青县忆季圣昭先入长安 兴济寄怀家兄其年 落叶 同友登京口避风馆高阁望江题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故业 八字旁的字 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黑灾 汉结尾的成语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三框儿的字 拿贼见赃 刿鉥心腑 安危与共 瓦字旁的字 醉痴 三撇旁的字 应答如响 只骑不反 韦字旁的字 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人命关天 丈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