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4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45:21
古镜色如墨,照人不见形。
我照乃见心,洞彻天地明。
此明非外来,此明非内有。
自是世上人,惟将照妍丑。
这面古镜颜色如墨,照人时却看不见自己的形状。
我照镜子时才看见内心,洞悉天地间的明亮。
这种明亮不是外来的,也不是内心本有的。
只是世上的人,单纯用它来照见美丑。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而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张翥的诗歌常常反映其对内心世界的探讨,注重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张翥创作《古镜》或许是想借镜子这一意象,探讨人类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虚幻,以及如何通过内心的明亮来洞悉世事。
《古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古镜的反射中,探索了内心与外界的关系。开篇以“古镜色如墨”引入,描绘了镜子的颜色与特性,给人一种苍凉与神秘的感觉。接着,诗人转向自我反思,指出通过这面古镜,能够看见内心,达到一种对宇宙的透彻理解。这种理解并非来自外在环境,也不是内心固有的,而是人自我内省的结果。最后,诗人批评世人仅仅用镜子来判断外貌的美丑,透露出对人性肤浅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古镜这一独特的意象,唤起读者对人生真谛的思考,揭示了内心的明亮与世俗的浮华之间的差距,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古镜的意象,探讨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虚假,强调人们应当关注内心的明亮,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美丑评判上。
诗词测试:
《古镜》一诗中的“古镜”象征什么?
a) 外在的美
b) 内心的真实
c) 世俗的判断
d) 时间的流逝
诗中提到“此明非外来,此明非内有”,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明亮来自外部环境
b) 明亮是内心的感悟
c) 明亮是偶然的发现
d) 明亮是世俗的标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张翥的《古镜》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内心与外界的思考,但更倾向于对社会动荡的感慨。而王维的《鸟鸣涧》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两者在主题和风格上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诗人对人生的理解与表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