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古镜》

时间: 2025-04-25 17:45:21

诗句

古镜色如墨,照人不见形。

我照乃见心,洞彻天地明。

此明非外来,此明非内有。

自是世上人,惟将照妍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45:21

古镜

作者: 张翥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古镜色如墨,照人不见形。
我照乃见心,洞彻天地明。
此明非外来,此明非内有。
自是世上人,惟将照妍丑。

白话文翻译:

这面古镜颜色如墨,照人时却看不见自己的形状。
我照镜子时才看见内心,洞悉天地间的明亮。
这种明亮不是外来的,也不是内心本有的。
只是世上的人,单纯用它来照见美丑。

注释:

  • 古镜:古老的镜子,通常以铜或合金制成,表面涂有银或汞,反射效果不如现代镜子。
  • 色如墨:形容镜子表面颜色深黑,给人一种神秘感。
  • 照人不见形:照人时无法看到自己的影像,暗示镜子的特殊性。
  • 我照乃见心:通过照镜子,反而能够看到内心的真实。
  • 洞彻天地明:理解并领悟到宇宙的真理和光明。
  • 此明非外来,此明非内有:强调这种明亮的理解并非来自外界或自身,而是一种顿悟。
  • 惟将照妍丑:世人只用它来照见外貌的美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而闻名。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张翥的诗歌常常反映其对内心世界的探讨,注重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张翥创作《古镜》或许是想借镜子这一意象,探讨人类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虚幻,以及如何通过内心的明亮来洞悉世事。

诗歌鉴赏:

《古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在古镜的反射中,探索了内心与外界的关系。开篇以“古镜色如墨”引入,描绘了镜子的颜色与特性,给人一种苍凉与神秘的感觉。接着,诗人转向自我反思,指出通过这面古镜,能够看见内心,达到一种对宇宙的透彻理解。这种理解并非来自外在环境,也不是内心固有的,而是人自我内省的结果。最后,诗人批评世人仅仅用镜子来判断外貌的美丑,透露出对人性肤浅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古镜这一独特的意象,唤起读者对人生真谛的思考,揭示了内心的明亮与世俗的浮华之间的差距,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镜色如墨:描绘古镜的深色,暗喻内心的深邃。
  2. 照人不见形:揭示人难以自省,只看到表面的现象。
  3. 我照乃见心:通过反照内心,发现真正的自我。
  4. 洞彻天地明:获得对万物的清晰理解。
  5. 此明非外来,此明非内有:强调明亮的来源是内心的启迪。
  6. 自是世上人,惟将照妍丑:批判人们只关注表象的肤浅。

修辞手法

  • 比喻:古镜比作心灵的反映,传达深刻的哲理。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句子的重复,强调内心的探求与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古镜的意象,探讨内心的真实与外在的虚假,强调人们应当关注内心的明亮,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美丑评判上。

意象分析:

  • 古镜:象征内心的反映与真实。
  • 墨色:象征深邃与神秘,暗示内心的复杂。
  • 明亮:象征智慧的启迪与对真理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古镜》一诗中的“古镜”象征什么? a) 外在的美
    b) 内心的真实
    c) 世俗的判断
    d) 时间的流逝

  2. 诗中提到“此明非外来,此明非内有”,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明亮来自外部环境
    b) 明亮是内心的感悟
    c) 明亮是偶然的发现
    d) 明亮是世俗的标准

答案

  1. b) 内心的真实
  2. b) 明亮是内心的感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张翥的《古镜》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内心与外界的思考,但更倾向于对社会动荡的感慨。而王维的《鸟鸣涧》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两者在主题和风格上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诗人对人生的理解与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

相关查询

次韵顺法师十三间楼避暑 满庭芳(咏茶) 寄寇荆山 寄邓州杜侍郎 病中六首 秋怀十首 次韵无斁雪後二首 和元夜 湖上晚归寄诗友 赠周秀才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厄字旁的字 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罕闻寡见 禁暴静乱 页字旁的字 粘液性水肿 存神索至 矛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包含窕的词语有哪些 赅洽 切切在心 五政 力敌势均 龍字旁的字 和易 抢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