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6:38
前出军五首 其三
作者: 张翥 〔元代〕
昨日发万军,今日发万军。
明日发万军,枭骑来群群。
马蹄所经过,黄埃荡成云。
堆粮与作饭,倒树与作薪。
道途行者绝,那得有居人。
昨天出征的军队已经万千,今天又是一万军队出发。明天还会有万军出征,枭骑(即骑兵)成群结队地来临。马蹄踏过的地方,扬起了黄尘,似云雾般弥漫。堆放粮食和做饭的地方,砍倒树木当作柴薪。行走在路上的人已然绝迹,哪里还有居住的人呢?
张翥,元代诗人,字之琦,号惺轩,生于元代中期。他以写景抒情见长,作品多反映战争、民生等主题,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这首诗是在战争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军队不断出征的景象,表现出战乱给民众带来的深重影响和生活的困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战场的景象,展现了战争的频繁和持续性。诗中连续的“发万军”三句,强调了战争的迫切与频繁,给人一种紧迫感和压迫感。接着用“枭骑来群群”描绘出骑兵如潮水般涌来的壮观场面,进一步增强了战争的气氛。
“马蹄所经过,黄埃荡成云”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战场的尘土飞扬,暗喻着战争的残酷与破坏。接下来的“堆粮与作饭,倒树与作薪”,不仅反映了战争对于资源的掠夺,生动描绘出战士们的艰辛生活,也体现了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最后两句“道途行者绝,那得有居人”,表达了战争带来的荒凉与绝望,行人皆绝,居人无存,展示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摧毁和对社会的影响。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从描写战争的壮观到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困境,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诗中“枭骑”指的是什么?
A. 步兵
B. 骑兵
C. 弓箭手
答案:B
诗中“黄埃荡成云”是用来形容什么?
A. 春天的花朵
B. 战场的尘土
C. 天上的云彩
答案:B
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热闹与繁华
B. 荒凉与绝望
C. 和平与宁静
答案:B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写了战场的壮阔和战士的悲壮,其主题也围绕着战争与家国情怀展开。相较之下,张翥的作品更直接地反映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而王昌龄则表现出更多的个人豪情和家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