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咏史下·明帝四首》

时间: 2025-04-23 06:56:16

诗句

咸通昏主如桀纣,青龙英君翻不如。

关雎螽斯浑未识,鹊巢那得不鸠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56:16

原文展示:

咏史下·明帝四首
作者: 陈普 〔宋代〕
咸通昏主如桀纣,青龙英君翻不如。
关雎螽斯浑未识,鹊巢那得不鸠居。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咸通年间的昏庸统治者就像纣王和桀王一样,而青龙这样的英明君主也不如他们。关雎和螽斯的歌声至今尚未被人所知,而在这鹊巢中,怎能不让鸠鸟来栖息呢?

注释:

  • 咸通:唐朝时期的年号,指的是唐宣宗时期。
  • 昏主:指昏庸的君主。
  • 桀纣:古代中国的两个著名暴君,桀是夏朝的君主,纣是商朝的君主。
  • 青龙:象征英明的君主。
  • 关雎:指《诗经》中的一首诗,表示美好的爱情。
  • 螽斯:一种昆虫,古人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
  • 鹊巢:指鹊鸟筑巢,常用来比喻安居乐业。
  • 鸠居:指鸠鸟的栖息,常用来比喻不和谐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而闻名。

创作背景:陈普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身处的社会环境使他对历史的反思和批判愈发强烈。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的失望以及对历史英明君主的怀念。

诗歌鉴赏:

陈普的《咏史下·明帝四首》通过对比古今君主的明昏,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诗中提到的昏庸的咸通主与古代暴君桀和纣王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理想君主的向往。诗人用“青龙”这一意象,暗示了理想中的明君应具备的特质,即英明和智慧。然而,诗中又提到“关雎螽斯浑未识”,显示出即使是美好事物,也被无知和昏庸的统治淹没。最后,“鹊巢那得不鸠居”则是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和哀叹。整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忧国情怀,也传递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咸通昏主如桀纣:在咸通年间的君主与古代的暴君相提并论,表明诗人对其统治的否定。
    • 青龙英君翻不如:即使青龙这样的理想君主也不如这些暴君,说明当时缺乏真正的明君。
    • 关雎螽斯浑未识:美好的事物(如爱情、和谐)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被忽视。
    • 鹊巢那得不鸠居:在不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总会有不适合的生物栖息,意味着社会的混乱和不安。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昏主与明君,突显了政治的腐败。
    • 象征:青龙象征理想的君主,关雎象征美好的爱情。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当下执政者的不满,以及对理想政治的渴望。诗人通过历史的镜子,揭示了现实的黑暗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青龙:象征着理想的王者,具有英明和仁德。
  • 关雎:代表着美好的爱情和和谐的生活。
  • 鹊巢:象征着安定的社会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咸通年间的昏主被比喻为哪两个古代暴君?

    • A. 孟尝君和平原君
    • B. 桀和纣
    • C. 周公和孔子
    • D. 刘邦和项羽
  2. 诗中提到的“青龙”象征什么?

    • A. 暴君
    • B. 理想的君主
    • C. 美好的爱情
    • D. 贫穷的百姓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也有类似的历史反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陈普的忧国情怀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有系统的分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背景和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旅楼 宝剑篇 退院口占 寄怀蒋宾梅先生 暮雪 寄劝俗兄弟二首 其二 送无著禅师归新罗 送清江上人 游灵岩 其二 游灵岩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侏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文武全才 里山 零敲碎受 竹字头的字 狗头生角 金字旁的字 包含懂的成语 材茂行洁 欢欣鼓舞 而字旁的字 敏而好古 梦游症 威斯敏斯特法 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綦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