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7:4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7:45:35
过了秦灰汉又唐,
衣冠谁不是牙郎。
河东柳氏何师法,
奴婢犹知蹈大方。
这首诗的意思是:经过秦朝、汉朝再到唐朝,衣服和冠帽的样式,谁不是年轻的书生?而河东的柳氏家族又是效仿谁呢?连家中的奴婢也知道要遵循礼法。
陈普,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陈普的诗作多描绘历史、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在当时已有一定影响。
《咏史下·柳家婢》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反映出社会风尚和礼法的重要性,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历史的轮回与传承。诗人通过“过了秦灰汉又唐”的开头,展示了历史的变迁,暗示着无论时代如何更替,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却在不断重复。接着,诗人提到“衣冠谁不是牙郎”,意在指出即便是年轻的书生,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接受着传统的熏陶,承载着文化的传承。
“河东柳氏何师法”一句,带有质疑的语气,诗人对柳氏家族的传承和学习表示关注。而最后一句“奴婢犹知蹈大方”则是对当时社会礼法的深刻反思,甚至连奴婢都懂得遵循礼仪,说明礼法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这首诗不仅对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沉淀和思考,更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历史的传承与礼法的重要性,提醒后人要重视文化的积淀与社会的规范。
诗中提到的历史朝代有哪几个?
诗人对柳氏家族的看法是什么?
“奴婢犹知蹈大方”中“蹈大方”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