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0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01:18
四遏胡城
狂胡昔凭凌,阔步长淮外。
难此百雉城,万甲屯要害。
时平一登望,江山互襟带。
想像文献公,清风宛如在。
狂胡曾经在此肆虐,气焰熏天,步伐阔大,走出长淮之外。
如今难以想象这百雉城的坚固,万千甲士在这里驻防守卫。
在太平的时光中,登高远望,可以看到江河山川互相交错。
不禁想起文献公,他的清风浩荡仿佛就在眼前。
作者介绍:贺铸(约 1052-1125),字方回,号铁崖,南宋诗人,词人,学识渊博,擅长诗词。其作品风格清新俊逸,情感细腻,尤以词作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多舛,边疆动荡。诗人通过描写军事重镇的防御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的深思。
《四遏胡城》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开篇“狂胡昔凭凌”便指明了历史的背景,北方的少数民族曾对中原造成骚扰,诗人用“阔步长淮外”来强调敌人的气焰和侵略性。同时,诗中提到的“百雉城”与“万甲屯要害”则体现了城池的坚固与防守的重要性,折射出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关切。
接下来的两句“时平一登望,江山互襟带”,则转入现实的平和状态,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受,展现出一种向往与宁静。最后一句“想像文献公,清风宛如在”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思,文献公代表着治国理政的理想,清风象征着政治清明、风气良好的愿望。
整首诗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交织出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与对历史英雄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对历史英雄的追思,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狂胡”在诗中指的是:
A. 古代诗人
B. 北方的少数民族
C. 远古的神话
D. 南方的农民
“百雉城”主要描绘的是:
A. 一座普通的城市
B. 一座坚固的城池
C. 一片美丽的风景
D. 一段历史
诗中提到的“文献公”可能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一位历史英雄
C. 一位普通士兵
D. 一位商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