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8:56
叙事献同州侍御三首
青云席中罗袜尘,
白首江上吟诗人。
登龙不及三千士,
虚度膺门二十春。
平生望断云层层,
紫府杳是他人登。
却应归访溪边寺,
说向当时同社僧。
尊前谁伴谢公游,
莲岳晴来翠满楼。
坐见一方金变化,
独吟红药对残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青云之席上沾染尘埃,年白首仍在江边吟诗。与三千英才相比,我的登龙之路显得微不足道,虚度了二十个春秋。回首一生,仿佛无数云层遮挡,紫府高深,似乎与我无缘。或许应该回去拜访溪边的寺庙,告诉当年的同社僧侣。酒杯前,谁能陪我游玩谢公的美景?莲岳在晴天映照下,青翠满楼。我坐在这里,看着一方金色的变化,独自吟诵红药花对着残秋的情景。
作者介绍:赵嘏(约 903-970),字子美,号天池,唐代诗人,出生于江苏,曾任多职,才华横溢,以诗歌和散文见长,尤其擅长五言古诗。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盛世,但诗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虚度,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惘。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以“青云席中罗袜尘”引入,暗示身处显赫之地却沾染了世俗的尘埃,表达出一种对荣华的无奈感。接着以“白首江上吟诗人”描绘了年过半百的诗人仍在吟咏,展现了对诗歌的执着与追求。
“登龙不及三千士”一句中,诗人自谦,承认自己未能如他人般出众,反映出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与追寻。后面的“平生望断云层层”,则是对人生路途的迷茫,似乎一切都被云雾遮挡,不知所向。
诗的后半部分思绪逐渐转向归隐,提到“归访溪边寺”,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的“尊前谁伴谢公游”则表达出对友人相伴的渴望,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全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谊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光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青云席中罗袜尘”中的“青云”指的是什么?
A. 高位
B. 乡野
C. 江水
诗中提到的“紫府”象征着:
A. 理想
B. 友谊
C. 年龄
“尊前谁伴谢公游”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自由
B. 友谊
C. 财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赵嘏的这首诗更为内敛,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而李白的作品则更为豪放,展现了对自由与人生乐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