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5:31
瓶居本近危,甑坠不知完。
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忽然返自照,识我本来颜。
归路在脚底,殽潼失重关。
屡从渊明游,云山出毫端。
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
岂惟舞独鹤,便可摄飞鸾。
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阙寒。
我居于瓶子般狭小的空间,身处险境,不知何时才能结束。梦中渴望得到楚国的弓,醒来才发现自己佩戴着越国的帽子。忽然间我照见自己,认识到我原本的样子。归路就在脚下,却在繁杂的关口失去了重心。我常常跟随陶渊明游玩,云山的美景在笔尖流淌。借你那无弦的琴,我可以在心中弹奏不需指尖的乐曲。岂止是舞动孤鹤,便可以引来飞翔的凤凰。还要将那岭南的瘴气,冲洗掉月宫的寒冷。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广泛涉及社会生活,情感,以及哲理思考,风格洒脱、豪放。苏轼的作品常常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和陶东方有一士》创作于苏轼与陶渊明的交往和思想影响之际,诗中隐含了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杂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开篇“瓶居本近危”便引入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感受,表现出一种抑郁的心情。随后,诗人回忆起梦中追求的楚国弓,象征着对过去辉煌的渴望。而“适越冠”则反映了现实身份的转变,暗示着诗人对生活无奈的接受。
在“忽然返自照,识我本来颜”这句中,诗人通过自省,找回了自我,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归路在脚底,意味着诗人虽然身处繁杂的现实,心中仍然有归属和方向。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屡从渊明游”,显示了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强调心灵的自由和音乐的无拘束。
最后以“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阙寒”结束,表达了诗人希望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这首诗通过流畅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自我认知与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梦境的描绘与现实的反思,表达出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
苏轼的《和陶东方有一士》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权力
B. 财富
C. 自由与隐逸生活
D. 名声
诗中提到的“楚弓”象征着什么?
A. 失落的理想
B. 勇敢的追求
C. 生活的无奈
D. 友谊
诗人通过“借君无弦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依赖他人
B. 对自由音乐的追求
C. 对友情的渴望
D. 对名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