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3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31:23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二 横池
作者:苏轼 〔宋代〕
明月入我池,皎皎铺纻缟。
何日变成缁?太玄吾懒草。
明亮的月光照进我的池塘,清澈的水面上铺满了白色的织物。
什么时候才能变成黑色呢?太玄的哲理我懒得去探讨。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黄州的自然环境宁静而优美,这段时间的生活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同时,他的心态也因遭遇政治风波而有所变化,诗中流露出一种淡然的哲思。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二 横池》是苏轼在黄州时期创作的一首小诗,语言简洁却富有哲理。开头的“明月入我池”将读者引入一个清澈宁静的画面,月光洒在池水上,仿佛将一切的烦恼都抛在了脑后。接下来的“皎皎铺纻缟”更是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洁白与明亮,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然而,诗的转折在于“何日变成缁”,这一句中透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有对黑暗和困境的思考。接着的“太玄吾懒草”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深奥道理的无奈与懒惰,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复杂人生的放下与释然。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苏轼在经历人生起伏后的淡然与洒脱。这种情感的变化,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深刻的内涵与广泛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月光与池水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同时流露出一种洒脱与淡然的态度。
“明月入我池”中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A. 黑暗
B. 光明与希望
C. 无常
D. 孤独
诗中“太玄吾懒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热衷探讨
B. 无奈与放下
C. 继续研究
D. 完全无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