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文与可出守陵州》

时间: 2025-05-09 00:36:07

诗句

壁上墨君不解语,见之尚可消百忧。

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

清诗健笔何足数,逍遥齐物追庄周。

夺官遣去不自沉,晓梳脱发谁能收。

江边乱山赤如赭,陵阳正在千山头。

君知远别怀抱恶,时遣墨君消我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6:07

原文展示:

送文与可出守陵州
作者:苏轼 〔宋代〕
壁上墨君不解语,
见之尚可消百忧。
而况我友似君者,
素节凛凛欺霜秋。
清诗健笔何足数,
逍遥齐物追庄周。
夺官遣去不自沉,
晓梳脱发谁能收。
江边乱山赤如赭,
陵阳正在千山头。
君知远别怀抱恶,
时遣墨君消我愁。

白话文翻译:

在墙上的墨君(墨迹)不懂得语言,
但见到它仍能消解我心中的百般忧愁。
更何况我有这样的朋友,
他品格高洁如霜秋般清冷。
他那清新的诗篇和健朗的笔力,
何必去数他有多少?
他逍遥自在,追求庄周的境界。
被夺官职而离去,却不因此沮丧,
早晨梳理头发,谁能将我约束。
江边的乱山如同赤色的赭石,
陵阳就在千山的上方。
你知道远离时的怀抱是多么苦涩,
时常寄情于墨君来消解我的愁苦。

注释:

  • 墨君:指墨迹,象征着书法和文人情怀。
  • 素节:指高洁的品格。
  • 欺霜秋:形容品格清高,像霜一样冷清。
  • 逍遥齐物:指追求与万物齐同的闲适状态,源于《庄子》中的思想。
  • 夺官遣去:被罢官而离开,指作者的遭遇。
  • 江边乱山赤如赭:描绘了江边的山景,似乎带有红色,形象生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擅诗词、散文。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清新,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至岭南的时期,朋友文与可将要出任陵州刺史,苏轼在此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送文与可出守陵州》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作者的孤独与无奈。开篇以“壁上墨君不解语”引入,墨迹象征着书法艺术与文人情怀,尽管它不懂得语言,但能让人释怀。接着,诗人赞美朋友的品格与才华,表现出对友情的珍惜与崇敬。特别是“逍遥齐物追庄周”,体现了苏轼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而后,诗人描绘了自己被贬的境遇,虽心怀不平却不自沉沦,表现了其豁达的胸襟。最后两句则通过描写江边的山景与远别的苦楚,传达出一种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与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壁上墨君不解语”:墨迹在墙上,虽不懂语言,象征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 “见之尚可消百忧”:面对墨迹,心中的忧愁可以得到释怀。
    • “而况我友似君者”:更何况我有这样一位朋友。
    • “素节凛凛欺霜秋”:他的品格高洁,像霜一样冷清,令人敬佩。
    • “清诗健笔何足数”:他的诗才出众,数不胜数。
    • “逍遥齐物追庄周”:他追求庄周那种逍遥自在的境界。
    • “夺官遣去不自沉”:即使被罢官,他也不沉沦于此。
    • “晓梳脱发谁能收”:早晨梳理头发,说明他不受拘束。
    • “江边乱山赤如赭”:描绘了江边的山景,生动而色彩鲜明。
    • “陵阳正在千山头”:陵阳在千山之巅,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 “君知远别怀抱恶”:你知道远离时的痛苦。
    • “时遣墨君消我愁”:常常寄情于墨君,消解我的忧愁。
  • 修辞手法

    • 比喻:“墨君”比喻书法与文人情怀。
    • 拟人:“墨君不解语”,赋予墨迹以人的特性。
    • 对仗:如“清诗健笔”与“逍遥齐物”,工整而有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 墨君:象征文人情怀与艺术追求。
  • 霜秋:象征高洁与冷清。
  • 江边乱山:自然景色寄托了作者的心境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墨君”指代什么?

    • A. 墨迹
    • B. 朋友
    • C. 山水
  2. 诗人对朋友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 A. 品格
    • B. 才华
    • C. 两者皆是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自由与理想
    • C.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的《送文与可出守陵州》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皆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苏轼更关注于友谊与理想,而王勃则更侧重于人生的无常与豪情。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明妃曲 书静照禅师塔 园蔬 驾自启圣还内 寄四侄旊二首 代白发答 仁宗皇帝挽辞四首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血字旁的字 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念之错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日不我与 明镜止水 杂剧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鋈续 文康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丕图 生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包含驵的词语有哪些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牛字旁的字 毁家纾难 遗臭千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