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8 00:25:59

诗句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5:59

原文展示:

退笔如山未足珍,
读书万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脚,
莫厌家鸡更问人。

白话文翻译:

我放下笔来,觉得写作没有什么特别宝贵的;
读了万卷书之后,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奥妙。
你家自然有元和的文采,
不要厌烦家中琐事,反而要多问问别人。

注释:

  • 退笔:放下笔,不再写作。
  • 如山:形容笔墨的沉重,暗指写作的艰难。
  • 万卷:指读书的数量多,也表现出博学。
  • 元和脚:指代唐代诗人元稹和和甫(元和)所留下的文采,意指才华。
  • 家鸡:指家中琐事,暗指日常生活的琐碎。
  • 问人:询问他人,建议多交流学习。

典故解析:

“元和”指的是唐代的一个重要文人元稹,他的诗文在当时颇具影响力。此处用以说明诗人的文采和水平,反映出对才华的认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个性鲜明,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文、书、画等领域,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是苏轼在与外甥的交往中所作,反映了他对写作的态度以及对知识的重视。此诗不仅表达了对才华的谦逊,也体现了他对日常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表面上看似随意,实则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人以“退笔如山未足珍”开篇,表达了对写作的谦逊态度,似乎在说自己所写的作品并不珍贵,写作的过程也并非易事。“读书万卷始通神”则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领悟到文字的精髓。接着,诗人提到“君家自有元和脚”,这不仅是在赞美对方的才华,也是在提醒对方,不要因自己的成就而自满。最后一句“莫厌家鸡更问人”则是劝诫对方在繁忙的生活中,不要忽视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家中的琐事同样有其意义。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晰的结构,反映出苏轼对生活和学习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深厚底蕴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退笔如山未足珍:放下笔来,像山一样沉重,说明写作的艰难,且认为写作的成就并不珍贵。
  • 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了很多书,才能领悟到真谛,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 君家自有元和脚:你家有自己的才华,表示对对方的认可。
  • 莫厌家鸡更问人:不要厌烦日常琐事,鼓励与他人交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退笔”比作“如山”,形象地表现出写作的艰辛。
  • 对仗: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和学习的尊重,强调了谦逊的重要性,以及在繁忙生活中与他人保持交流的必要性。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着沉重和艰难,隐喻写作之路的艰辛。
  • “万卷书”:象征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代表了学习的积累。
  • “家鸡”:象征着日常生活的琐事,提醒人们不应忽视生活中的小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元和”指的是哪位文人?

    • A. 李白
    • B. 元稹
    • C. 杜甫
  2. 诗中“退笔如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写作的骄傲
    • B. 对写作的无奈
    • C. 对写作的热爱
  3. “莫厌家鸡”中的“家鸡”指代什么?

    • A. 家庭琐事
    • B. 农田
    • C. 朋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
    • 苏轼的作品自由奔放,表现出个体的自由和对生活的热爱;
    • 王维则更倾向于自然和内心的宁静,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查询

过宝应县新开湖十首 送别吕令圣与 云际寺前山顶却望幡竿、鹧鸪诸山二首 晓过新安江,望紫阳山怀朱元晦 七月二十三日南极老人星歌上叔父十三,致政 贺澹庵先生胡侍即新居落成二首 与山庄子仁侄东园看梅四首 月台夜坐二首 除夜张功父惠诗索荆溪集次韵送往 新寒戏简尤延之检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母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包含辇的词语有哪些 川字旁的字 穿靴戴帽 智勇兼全 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马架子 执干 参差错落 一薰一莸 包含体的成语 声色并厉 见字旁的字 食指众多 威无所施 山字旁的字 连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