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晓》

时间: 2025-07-30 15:20:22

诗句

一枕山城晓梦惊,子规啼破月斜明。

只应知我倦游苦,故作不如归去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5:20:22

原文展示:

闻晓 一枕山城晓梦惊,子规啼破月斜明。 只应知我倦游苦,故作不如归去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山城的清晨,一个梦境被惊醒,杜鹃的啼叫打破了斜月下的宁静。它应该知道我厌倦了漂泊的苦楚,所以发出不如归去的呼唤。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枕:指一夜。
  • 山城:指偏远的城邑。
  • 晓梦:清晨的梦。
  • 子规:杜鹃鸟,常在春末夏初啼叫,其声似“不如归去”。
  • 啼破:啼叫声打破了宁静。
  • 月斜明:月亮斜挂,天色微明。
  • 倦游:厌倦了旅行。
  • 故作:故意发出。

典故解析:

  • 子规啼:杜鹃鸟的啼叫在中国文学中常象征着思乡之情,因其啼声似“不如归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南宋初年著名诗人,其诗风格清新,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归乡的渴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旅居他乡时,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晨梦境被杜鹃啼叫惊醒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归乡的渴望。诗中“子规啼破月斜明”一句,以杜鹃的啼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形象生动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而“只应知我倦游苦,故作不如归去声”则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表明杜鹃的啼叫仿佛是理解了他的心声,故意在呼唤他归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枕山城晓梦惊:首句描绘了作者在山城的清晨被梦境惊醒的情景,暗示了作者的不安和焦虑。
  • 子规啼破月斜明:次句通过杜鹃的啼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形象生动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 只应知我倦游苦:第三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厌倦。
  • 故作不如归去声:末句表明杜鹃的啼叫仿佛是理解了他的心声,故意在呼唤他归去。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杜鹃的啼叫拟人化,赋予其理解作者心声的能力。
  • 比喻:用“啼破”比喻杜鹃的啼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归乡的渴望,通过杜鹃的啼叫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城:偏远的城邑,象征着漂泊的生活。
  • 子规:杜鹃鸟,象征着思乡之情。
  • 月斜明:月亮斜挂,天色微明,象征着清晨的宁静被打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子规”指的是什么鸟? A. 杜鹃鸟 B. 喜鹊 C. 麻雀 D. 燕子

  2. 诗中“啼破”的意思是什么? A. 啼叫声打破了宁静 B. 啼叫声很响亮 C. 啼叫声很悲伤 D. 啼叫声很悦耳

  3. 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归乡的渴望 B. 对漂泊生活的热爱 C. 对归乡的恐惧 D. 对清晨的喜爱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 王维《鸟鸣涧》:通过鸟鸣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曹勋《闻晓》: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曹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厌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总体发展情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喜王虞部赐进士及第 建溪十咏 其六 勤公亭 次韵和李舍人忆北园寻春之作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十九初献奏禧安之曲 择良上人归天台 次韵和盛博士喜梅大丞授户部判官 无题 太常乐章三十首其二十九皇帝御楼奏隆安之曲 次韵和盛太博寄赠阁长宿斋太乙宫之什 独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切须 强取豪夺 珠光宝气 人字头的字 脱或 无所施其技 鲸开头的成语 非字旁的字 偶对 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包含亩的词语有哪些 惋恻 弃末反本 川字旁的字 画地自限 儿字旁的字 尺兵寸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