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07:38
台阳北路三貂艰,转行东下临深湾。
忽逢海岛如屏环,孤峰耸立苍石顽。
询之父老名龟山,招同舟子相跻攀。
果然形色龟一般,四足绵亘千波间。
首尾崚嶒苔藓斑,天公厌若坚甲擐。
霹雳一声流血殷,惊走生番驰无还。
吁嗟乎,甲虫三百汝为长,水族之中巨灵掌。
不期石头宛肖像,波涛掀天风鼓荡。
渔舟到此难下网,但见奔腾万马响。
狂澜回潭深万丈,飘泊海艘如鱼鲞。
向闻樵采有人上,虎穴幽深作蝄蜽。
五总十朋常来往,气吞鲸浪呼吸爽。
蛟龙过此敢纵放,鼋鼍同类但瞻仰。
年年滋生如卵养,变化无穷神通广。
又闻每岁临中秋,当空皓魄月夜幽。
花啼文角蹲犀牛,此山挟之海面浮。
两角分开水不流,双目如珠夜光投。
忽作海市飞蜃楼,风波顷刻翻不休。
我今橐笔来高游,鳄鱼何用韩公谋。
制伏神怪如楚囚,生民乐利沧海收。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07:38
龟山屿歌
屠文照 〔清代〕
台阳北路三貂艰,转行东下临深湾。
忽逢海岛如屏环,孤峰耸立苍石顽。
询之父老名龟山,招同舟子相跻攀。
果然形色龟一般,四足绵亘千波间。
首尾崚嶒苔藓斑,天公厌若坚甲擐。
霹雳一声流血殷,惊走生番驰无还。
吁嗟乎,甲虫三百汝为长,水族之中巨灵掌。
不期石头宛肖像,波涛掀天风鼓荡。
渔舟到此难下网,但见奔腾万马响。
狂澜回潭深万丈,飘泊海艘如鱼鲞。
向闻樵采有人上,虎穴幽深作蝄蜽。
五总十朋常来往,气吞鲸浪呼吸爽。
蛟龙过此敢纵放,鼋鼍同类但瞻仰。
年年滋生如卵养,变化无穷神通广。
又闻每岁临中秋,当空皓魄月夜幽。
花啼文角蹲犀牛,此山挟之海面浮。
两角分开水不流,双目如珠夜光投。
忽作海市飞蜃楼,风波顷刻翻不休。
我今橐笔来高游,鳄鱼何用韩公谋。
制伏神怪如楚囚,生民乐利沧海收。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台阳北路艰难行进后,来到了一个名为龟山的海岛。岛上孤峰耸立,岩石巍峨,形状像一只巨龟。当地人告诉作者这个地方的名字,作者和同行的船友们一同攀登。龟山确实如龟形般,四足延展在波浪之间,山的首尾高耸,覆盖着苔藓,仿佛是天公所披的坚甲。雷电轰鸣,鲜血四溅,惊动了岛上的生番。
感叹这龟山好似长虫,水中巨灵般的存在。石头的形状如同雕像,波涛翻滚,风声震耳。渔船在此很难撒网,只听见如奔腾骏马般的浪声。狂风呼啸,潭水深不可测,漂泊在海上的船只如同被风吹散的鱼干。听说有樵夫来此采木,深山虎穴幽暗,生出虫豸。
络绎不绝的游人来往,气吞海浪,心旷神怡。蛟龙在此也不敢放纵,鼋鼍同类只能仰望。每年如同卵石般滋生,变化无穷,神秘莫测。又听说每年中秋之际,月光皎洁,夜晚幽静,花儿在月下轻声吟唱。此山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岛屿。两角分开,水流不动,眼睛如珠子般闪烁。
忽然出现海市蜃楼,风波瞬间翻滚不止。今天我带着笔来游览,鳄鱼又何必谋划。在这里我能够征服神怪,人民能够享受海的富饶。
屠文照(约1640年—约1710年),清代诗人,生于浙江,后移居福建。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
《龟山屿歌》创作于清代,背景是作者游历海岛,感受到自然的雄伟与壮丽,同时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思考。
《龟山屿歌》是一首充满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龟山的壮丽和神秘。诗中通过对龟山的形态、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的鬼斧神工与无穷的变化。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艰难的旅途,接着便是对龟山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山的形态、纹理以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
诗人在描写的过程中,不仅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也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尤其在“年年滋生如卵养,变化无穷神通广”一联中,强调了生命的繁衍与自然的神秘力量。此外,诗人还通过描写渔舟、樵夫等生活场景,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是清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整首诗通过对龟山的描绘,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自然的神秘和伟大。
诗中提到的“龟山”象征什么?
A. 稳重与长久
B. 雄伟与壮丽
C. 生命的繁衍
诗中“霹雳一声流血殷”用来描绘什么?
A. 海浪的声音
B. 自然的威力
C. 人与自然的和谐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自然的神秘和人类的渺小
B. 生命的繁衍与人类的责任
C. 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