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4:19
静乐轩喜成
作者: 张谔〔唐代〕
山县为官不见山,一朝列嶂忽当关。
抽身牒拆时舒眼,领客杖藜聊解颜。
常乐本来由我静,倦飞每尔愧知还。
莫嫌邑小仍兼陋,曾有涪翁赏中间。
在山县做官却见不到山,一朝一夕山峦忽然来到面前。
抽身处理公文时,舒服地睁开眼,迎接客人手持拐杖聊聊宽慰面容。
常乐的本源在于我内心的宁静,倦怠归来时每每感到羞愧。
不要嫌弃这个地方小且简陋,曾经有位涪翁在这里得到过赞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涪翁”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涪翁,常被引为有才之士,寓意诗人对才华和名望的向往。
作者介绍
张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作品多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谔担任地方官时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官场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静乐轩喜成》是一首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诗作,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考。诗的开头,诗人以“山县为官不见山”引入,表达了作为官员的孤独与无奈,尽管身在山县,却常常与大自然隔绝,令人感到失落与惆怅。接着,诗人通过“抽身牒拆时舒眼”描绘出一种放松的状态,似乎在处理公文的繁忙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
“常乐本来由我静”一句,清晰地传达出诗人对内心平和的理解,快乐并非外在所给予,而是来自内心的安宁。接下来的“倦飞每尔愧知还”,则展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反思,虽然身为官员,但内心却感到疲惫与羞愧,这种矛盾的情感让整首诗更具深度。
最后的“莫嫌邑小仍兼陋”,诗人以自谦的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环境的接受,尽管地方小且简陋,但曾经的涪翁也在此获得过赞赏,隐喻着即使环境简陋,依旧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整首诗以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为主题,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官场生活的理解与哲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为主题,探讨了内心的平和与外在环境的关系,反映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思考与超然。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涪翁”是指:
A. 一位著名的诗人
B. 一位历史人物
C. 一位地方官
D. 一位商人
诗人认为快乐的根源在于:
A. 财富
B. 权力
C. 内心的宁静
D. 外在的环境
“莫嫌邑小仍兼陋”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卑
B. 自豪
C. 失落
D.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