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7:59
病起逢佳节,羁怀只自伤。
老来衰自至,身与世相忘。
发引千丝乱,愁添一线长。
功名真已矣,此意付沧浪。
在生病的日子里恰逢佳节,心中愁苦只有自己来承受。年岁渐长,衰老自然而至,身体与世间的纷扰渐渐忘却。白发如千丝般凌乱,愁苦又在此时加长了一线。功名已经成往事,这份心情就交给滔滔的沧浪吧。
此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衰老的感慨,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作者介绍:蔡戡,字君衡,号凝芳,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绍兴年间,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晚年隐居,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世事的看法。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生病的节日,表达了诗人因身体羸弱而无法参与节日的欢乐,心生忧伤,反映出他对年老衰退和个人追求的深刻思考。
《至日书怀》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诗,诗人蔡戡通过生病这一背景,表达了对节日的无奈和对生活的反思。开头两句“病起逢佳节,羁怀只自伤”中,诗人用“病起”与“佳节”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他在节日中的孤独与伤感。接下来的“老来衰自至,身与世相忘”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在承认自己年老衰退的同时,选择与世无争,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发引千丝乱,愁添一线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白发的凌乱与愁苦的绵延,传达出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悲伤。最后一句“功名真已矣,此意付沧浪”则是对过往功名的释然,表现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内心情感的放逐。
整首诗以感伤的基调贯穿,通过对节日的缺席与个人衰老的描摹,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个人的病痛与衰老,反映出对于人生、功名、世俗纷争的思考,最终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豁达态度。
诗词测试:
诗人写《至日书怀》时的心情是?
诗中提到的“功名”指的是什么?
“身与世相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蔡戡的《至日书怀》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蔡戡着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衰老的思考,而杜甫则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生活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以上为《至日书怀》的详细解读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