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2:17
予顷岁持节湖湘今二十四年白首重来亲旧十无二三感而有作
作者:蔡戡 〔宋代〕
落日放扁舟,潇湘生暮愁。
故人疑不见,离思渺难收。
鼓瑟空遗恨,吹箫忆旧游。
刘郎今老矣,霜鬓不禁秋。
在傍晚的落日下,我驾着小舟游弋于潇湘水畔,心中涌起了无限的愁绪。故人似乎已经不再见面,离别的思念难以收束。弹奏瑟琴只能留下空虚的遗恨,吹奏箫声却使我想起了往日的游玩。如今刘郎已是白发苍苍,霜染鬓边不禁感慨秋意。
“刘郎”在古诗中常用作自称,传达出对昔日青春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鼓瑟”和“吹箫”,均是古代常用的乐器,象征着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追求。
作者介绍
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蔡戡重返故地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他感慨人生的流逝与旧友的疏远,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时光的无奈。
这首诗以“落日放扁舟”开篇,营造出了一幅美丽而又略显悲凉的画面。落日的余晖洒在湖面上,作者的心情与自然景色相互呼应,展现了对故土的眷恋。接着,诗人提到“故人疑不见”,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愁绪愈发加深。此时,弹奏瑟和吹箫的意象引入了音乐的元素,音乐在这里不仅是情感的寄托,也是对往昔游玩的回忆的唤起。
最后两句“刘郎今老矣,霜鬓不禁秋”则是诗人的自省,岁月的流逝已使自己变得苍老,白发如霜,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无声叹息,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落日、扁舟、故人和音乐的描绘,表现了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与对旧友的思念,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刘郎”指代谁?
“霜鬓”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