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3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36:09
自广岩避暑西庵
作者:张镃〔宋代〕
推枕欣朝凉,开户畏炎日。
驾言城西游,滞懑去如失。
山空秋易知,石近云屡出。
穿松得古寺,随喜听讲律。
士女蜂义来,蟠香散经帙。
嚣思摄正念,颇识动化术。
蔬饭有余饱,徐行纵閒逸。
隣庵亦窈深,绿杉间疎密。
殿宇焕新筑,不待方丈室。
相留屏俗情,话澹喜促膝。
修筠入支径,池亭面崷崒。
从容十数刻,佳趣领无佚。
风床卷青簟,露井放寒繂。
藕花杂蒲稍,芒气远如一。
纷尘惬虚静,诗成任荒庇。
殷雷唤飞雨,爽气定盈溢。
兴酣在景晚,归骑莫驰疾。
新霜更须来,携樽摘林橘。
推开枕头,享受清晨的凉爽,开窗时却畏惧那酷热的阳光。驾车前往城外,西行的途中,心情烦闷如同失去了一切。山里秋天的景色容易辨认,近处的石头与云彩时常交替出现。穿过松林,找到一所古寺,随喜听师父讲解佛法。男女信徒如蜂拥而至,香气缭绕,散发在经书之间。喧嚣的思绪被正念所摄,渐渐领悟了动化的道理。素食饭菜已经饱足,悠闲地散步,放纵自己的闲逸。邻近的庵堂也很深邃,绿杉树间疏密有致。殿宇焕然一新,不需要方丈的居室。彼此相留,屏蔽俗世的情感,淡淡地交谈,心中充满欢喜。走入竹林小径,池塘和亭子面临着崖壁。从容地待了十几分钟,尽享其中的乐趣。风床轻卷青色的席子,露井放着寒凉的织物。藕花点缀着蒲草,芒气远远飘散。纷扰的尘世让人感到虚静,诗成之后任其荒废。雷声唤来飞雨,凉爽的气息满盈而至。兴致正浓时,天色已晚,归途骑马时不需急促。新霜更要来临,携着酒樽去采摘林中的橘子。
张镃,字子和,号云洲,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诗、词、文名世,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他的作品常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佛教哲学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夏季避暑之际,诗人在西庵静心修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反映了宋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自广岩避暑西庵》是一首描写避暑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诗的开头,诗人描绘清晨的凉意与阳光的炎热形成对比,表达了在自然中寻找宁静的愿望。随着诗的推进,诗人描绘了山空秋易知的景色,以及在古寺听讲佛法的愉悦,展现出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如“藕花杂蒲稍”、“风床卷青簟”,展现了一个典雅而宁静的避暑场景,传达出一种无忧无虑、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通过“兴酣在景晚,归骑莫驰疾”,表达了在大自然中得到的满足与愉悦。整首诗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佛教和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描绘避暑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生活的态度。
张镃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描绘的避暑地点是?
A. 城市
B. 海边
C. 古寺
“兴酣在景晚,归骑莫驰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伤感
B. 满足与宁静
C. 焦虑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恬淡的生活情趣与对山水的热爱,但王维的风格更为沉静和忧郁,而张镃则更显欢快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