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1:55
穷冬劲腊已过半,晓雪先春何处来。
岂应全资南亩麦,多应不分北枝梅。
庭中未许野童扫,林下唯愁狂吹摧。
莫问兔园同赋客,相如居右最为才。
冬天已经过了一半,早晨的雪是从何而来的呢?
难道这场雪是为了南方的麦田所需?
其实它更多是为了北方梅树的生长。
庭院里不允许孩子们来扫雪,林下只有愁苦的狂风在摧残。
不要问兔园里共赋诗的客人,相如居右才最为出众。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以五言古诗和律诗见长。他的作品常体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关注社会现实,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成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正值冬末春初,作者通过描写雪景,表达对季节变迁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慨。
梅尧臣的《和十二月十七日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末春初的雪景,诗中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开篇直接点出冬天的严寒已过了一半,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种期待春天的渴望。诗人通过“晓雪”这一意象,引发人们对春天的遐想,似乎这场雪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用“岂应全资南亩麦,多应不分北枝梅”来表达对雪的思考,似乎雪对南方的麦田并不重要,而更是为北方的梅花而降。这种对比不仅展示了地域气候的差异,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后面的两句则转向了人们的生活,庭院中不允许孩子们来扫雪,反映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无奈与敬畏。“唯愁狂吹摧”更是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形成对比,令人深思。
最后一句提到“兔园同赋客”,则引入了古代文人之间的交流与情感,强调了诗人地位的重要性。这种结尾的方式,使整首诗在情感上又升华了一个层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雪为引子,探讨了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同时也反映出文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劲腊”指的是哪个月份?
A. 十月
B. 十二月
C. 二月
D. 四月
诗人认为雪对南方的麦田是:
A. 很重要
B. 不重要
C. 有帮助
D. 过于珍贵
诗中提到的“相如”是指:
A. 一个地方
B. 一位诗人
C. 一种花
D. 一种动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王安石的梅花诗,虽然都是描写梅花,但梅尧臣的作品更注重自然的变化与人类情感的交融,而王安石则更着重于梅花本身的独特品质和坚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