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4:39
剑客行
作者:周文璞 〔宋代〕
燕云逆胡著柘黄,
仁人烈士集太行。
已闻泣涕拜明诏,
共挟金舆归大梁。
安得山人一双剑,
走入云中看不见。
人间夜半风雨时,
逆胡首奏延和殿。
我生四十无所成,
荆淮好汉为知音。
丈夫志在仁义耳,
麟阁貂冠非本心。
功成剑化两龙去,
我亦变名入烟雾。
此时再拜康山人,
九霄客星在何处。
燕云之地,逆境中的胡人披着柘黄的衣裳,仁人志士齐聚太行山。已听说他们泣涕拜明诏,大家一起挟着金轿返回大梁。可我如何能得到山人那一双宝剑,走入云中,让人看不见呢?人间夜半风雨交加时,逆胡的首领在延和殿前奏乐。我这一生四十年无所成就,荆淮的好汉才是我的知音。男子汉的志向在于仁义,麟阁的貂冠并非我本心所向。功成名就后,剑化为两条龙飞去,我也随之改名隐入烟雾之中。这时我再次向康山人拜下,九霄之上的客星又在何处呢?
作者介绍:周文璞,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社会的关切而著称。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理想和英雄的追求,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战乱之际,诗人通过剑客的形象抒发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对英雄志士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自身成就的自省。
《剑客行》以剑客的形象为主线,通过描绘当时社会动乱的背景,表现了诗人内心对英雄理想的追求与对自我价值的反思。诗的开头便以“燕云逆胡著柘黄”引入,营造出紧迫的历史感,展示了北方的战乱以及英雄集结的场景。接下来的“已闻泣涕拜明诏,共挟金舆归大梁”,则将诗人的情感与历史事件紧密结合,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山人一双剑”的向往,象征着他对武功和理想的追求。而“人间夜半风雨时,逆胡首奏延和殿”则进一步渲染了战乱中的紧张气氛,仿佛在警示人们时局的严峻。
在自我反思的部分,诗人感叹“我生四十无所成”,表现出对自身成就的不满与困惑。接下来的“丈夫志在仁义耳,麟阁貂冠非本心”则反映出他对名利的鄙弃,强调仁义才是人生的真正追求。
最后,诗人通过“功成剑化两龙去,我亦变名入烟雾”暗示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体现出一种英雄不屈的精神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关切、对英雄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强调仁义和理想生活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燕云”指的是哪个地区?
“安得山人一双剑”中“山人”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麟阁貂冠”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周文璞的《剑客行》与李白的《侠客行》,两者都表现了对剑客生活的向往,但周文璞更强调对国家和理想的关注,而李白则更倾向于个人的豪放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