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9:19
泊舟山塘桥,始有离别意。
一过浒墅关,茫茫从此去。
送者自崖返,余亦不得住。
两日吕蒙城,三日京口渡。
昏昏失山郭,历历堕烟雾。
犬吠知人家,镫明辨江步。
舟中无可娱,弄笔赋长句。
一日成一诗,有得辄复补。
初不计工拙,亦非纪行路。
归家诧亲知,破愁有此具。
泊舟在山塘桥,心中渐生离别之情。
一过浒墅关,茫茫的前路从此开始。
送行的人已从崖边回去,我也不得不离开。
两天后抵达吕蒙城,三天后渡过京口。
渐渐地迷失在山外,朦胧中只见烟雾缭绕。
犬吠声知晓人家所在,灯火明亮能辨江边的路。
舟中无事可娱,我只能拿起笔写长句。
一天写成一首诗,若有灵感便再续。
起初不计较技艺的高低,也不是为了书写旅途。
回到家中让亲朋吃惊,破愁之际便有此作品。
郭麟,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于生活的深入观察而受到后人关注。
本诗写于舟行途中,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与对旅途的沉思,反映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对自然的观察。
《舟中杂诗 其二》是一首描绘离别与旅途感受的诗。全诗通过对舟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离愁与思绪的流转。开篇以“泊舟山塘桥”引入,明确了诗人的行程与心境,离别的情感油然而生。随着船行浒墅关,诗人逐渐陷入对未来的茫然,表达出一种对未知旅途的无奈。
诗中不仅有对环境的细腻描绘,更有情感的深刻表达。“犬吠知人家,镫明辨江步”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周围乡村生活的细致观察,充分体现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最后几句,诗人通过写诗的方式来驱散忧愁,表明了文学创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构筑了一个离别、旅途与创作交织的诗意空间,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泊舟山塘桥,始有离别意。
诗人停泊在山塘桥,心中开始感受到离别的情绪。
一过浒墅关,茫茫从此去。
离开浒墅关,前方的路变得模糊不清,充满未知。
送者自崖返,余亦不得住。
送行的人已回去,我也不得不离开,感到孤独。
两日吕蒙城,三日京口渡。
经过两天到达吕蒙城,三天后渡过京口,描绘了旅途的时间流逝。
昏昏失山郭,历历堕烟雾。
迷失在山外,周围烟雾缭绕,景象模糊而又真实。
犬吠知人家,镫明辨江步。
听见犬吠声,可以知道人家所在,灯火明亮能辨认道路。
舟中无可娱,弄笔赋长句。
船上无事可做,只能拿起笔写长句,抒发情感。
一日成一诗,有得辄复补。
一天写成一首诗,若有灵感便再续写。
初不计工拙,亦非纪行路。
起初不在意技艺的高低,也不是为了记录旅程。
归家诧亲知,破愁有此具。
回到家中让亲朋惊讶,创作的诗歌成为解愁的工具。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和旅途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沉思与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体现了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最终以诗歌作为解愁的工具。
诗人在哪个地点开始有了离别的情感?
A. 京口
B. 山塘桥
C. 吕蒙城
D. 浒墅关
诗人用什么方式来驱散内心的忧愁?
A. 游玩
B. 写诗
C. 交友
D. 饮酒
诗中提到“犬吠知人家”,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欢迎
C. 迷茫
D. 愉快
可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对离别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王维更注重友谊和离别的深情,而郭麟则更强调旅途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