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7:5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58:29
舟中杂诗 其一
作者: 郭麟 〔清代〕
京口至淮阴,三百六十里。
中虽隔一江,风便雨日耳。
奈何上水船,逆流不得驶。
长雨与阑风,行行且止止。
舟子亦坐愁,湿衣堆船尾。
炊烟满篷窗,卧倒呼不起。
妇子相诟谇,明日已无米。
火伴想怨尤,路滑伤将指。
吾生多迍邅,行路亦如此。
温语劳长年,穷薄吾累尔。
从京口到淮阴,有三百六十里路。
虽然中间隔着一条江,但风和雨却连绵不绝。
可惜的是,逆水而上的船,根本无法前行。
长时间的雨和刮风,使得行船时而停,时而又走。
船上的人也坐着愁苦,湿衣服堆在船尾。
炊烟弥漫在篷窗里,躺倒了也叫不醒自己。
妻儿在相互埋怨,明天就没米可以吃了。
同伴们也在想怨恨,路滑得让手指都受伤。
我的一生多次经历波折,行路也总是如此。
温暖的言语辛苦地伴随我度过漫长的岁月,
贫困薄弱正是我累积的结果。
作者介绍
郭麟,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绘生活琐事与自然景象,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舟中杂诗 其一》创作于舟行之际,描绘了作者在逆流而上的旅途中遇到的艰难困苦与家人生活的拮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困境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以“舟”作为主要意象,通过舟行的艰难,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感悟。全诗开头便以“京口至淮阴”引入,既点明了地理位置,又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与困苦。诗中反复出现的“雨”、“风”等自然元素,既为旅程增添了艰辛,也暗示了生活中的不如意。
“舟子坐愁,湿衣堆船尾”一句,展现了舟子无奈的心情,湿衣折射出旅途的艰辛与生活的困顿。接着描绘了家庭的窘迫,“明日已无米”揭示了生计的压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埋怨更是反映了生活的重担给人带来的心理负担。最后两句“吾生多迍邅,行路亦如此”,则将个人的经历与普遍的社会现象相结合,表达了对人生艰辛的普遍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郭麟的《舟中杂诗 其一》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明日已无米”,这句话反映了什么?
诗中通过什么自然元素来表现旅途的艰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