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3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0:00
作者: 张炎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榛中,故未有亦犹今之视昔之感,复叹葛岭贾相之故庐也。古木迷鸦,虚堂起燕,欢游转眼惊心。南圃东窗,酸风扫尽芳尘。鬓貂飞入平原草,最可怜浑是秋阴。夜沈沈。不信归魂,不到花深。吹箫踏叶幽寻去,任船依断石,袖里寒云。老桂悬香,珊瑚碎击无声。故园已是愁如许,抚残碑却又伤今。更关情。秋水人家,斜照西泠。
在榛树丛中,虽然过去没有这样的感受,但现在却依然有着对往昔的回忆,忍不住叹息曾经葛岭贾相的故居。古老的树木迷住了乌鸦,空荡荡的堂屋里燕子飞起,欢快的游玩转瞬即逝,令人惊心。南边的园子,东窗外的酸风扫去了一切芳香的尘埃。鬓边的貂毛飞入了平原的草丛,最可怜的竟然是这秋天的阴霭。夜色沉沉。不相信归来的灵魂,无法进入花丛深处。吹着箫,踩着叶子幽幽地走去,让船沿着断石漂流,袖中有寒云。老桂树悬挂着香气,珊瑚碎片无声地碰撞。故乡如今已经如此愁苦,抚摸着残碑却又感伤现在。更加牵挂的,是秋水边人家的斜照西泠。
作者介绍: 张炎,宋代诗人,以词作著称,风格婉约细腻,擅长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往昔的感慨之际,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思索。
张炎的《高阳台》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作品,诗中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叹息。开篇以“榛中”引入,立即给人以自然的亲切感,接着用“古木迷鸦,虚堂起燕”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古木与乌鸦的交织,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往事。诗中“欢游转眼惊心”一句,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惋惜,显现出时间的无情。
“南圃东窗,酸风扫尽芳尘”描绘出一个清冷而又略显凄凉的环境,酸风的描写不仅是气候的写照,也是心境的折射。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鬓貂飞入平原草”,这不仅是一种华贵的象征,更是对逝去繁华的感慨。夜幕降临,诗人表达出对归魂的怀疑,似乎在暗示着自己心灵的孤独与无处归依。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情感经历,形成了浓厚的抒情氛围。最后的“秋水人家,斜照西泠”不仅是画面上的点缀,更是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无尽牵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展现了浓厚的抒情氛围。
诗词测试:
《高阳台》的作者是?
诗中“榛中”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归魂”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